游天堂X游聚社区

标题: 梅花梅花漫天飛 [打印本页]

作者: woailuo633    时间: 2007-11-23 11:28
标题: 梅花梅花漫天飛





 腊梅山禽图 赵佶
立轴绢本设色 纵34厘米横223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画一枝蜡梅,弯曲有致,枝梢有数朵梅花已然开放。两只山禽似被画面外的什么所吸引,正顾盼观。画中彩墨工细,运用自如,细笔勾花、枝,设色清雅。山禽刻画细致,神情逼真。构图疏朗明快大方。
  


 梅花诗意图 岩叟 长卷 绢本 水墨 纵19.2厘米
横112.8厘米 (美)弗利尔美术馆藏
  岩叟,生卒年不详,即北宋王岩叟。字彦霖《宋史》有传,未称其擅画,或为画家之号。南宋宋伯仁,号雪岩,擅画梅叟或即宋伯仁自号,待考。图中画盛开的梅花,树干上墨书有岩叟”二字,应是作者的名或号。从画风上看,不似北宋,或为南末后期至元初之作。以北宋王岩叟为作者,不足为信。此图运笔道劲有力,构图疏密有致,枝条穿插,富有韵味,具扬补之遗法,为补之传派中上乘之作。


 雪中梅竹图 徐禹功 卷绢本水墨 纵30厘米
横122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徐禹功,生于1141年,卒年不详,南宋画家。布衣,
江西人。工画梅竹,师扬补之,得其潇洒之趣。传世作品有《雪中梅竹图》即《雪梅图》。
图中野梅横空而出,修竹两竿,节叶纷披,虬枝疏梅半压积雪,铁干嶙峋,俱以水墨烘晕出凌雪傲霜之姿,用笔生动老劲。竹节上书,“辛酉人”款。乾隆弘历及诸臣在画心空隙处题记多段。前隔水明人徐守和题签,拖尾扬无咎行书《柳梢青》词十阕,词意与书法皆极清秀悦人,与此图同属精华之品。书画名家赵孟坚所书两长跋,书法特纵,与扬氏端壮静穆形成鲜明对照。



 四梅图 扬无咎 长卷纸本墨笔 纵37.2厘米
横358.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扬无咎(1097—1169),南宋画家。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本蜀郡成都人,传之无咎已为清江(今属江西)人,寓豫章(今江西南昌)。擅书,学欧阳询,笔势劲利,诗词俱工。能画水墨人物,师李公麟,尤擅水墨梅、竹、松、石、水仙,以画梅最著称,尤宜巨幅。其“孤标雅韵”之画风,与其傲兀耿介之品格有关。和当时画院中盛行的富丽华贵的“宫梅”绘法不同,对后世影响甚大。
此卷分四段,画梅花含苞、待放、盛开和残败的变化过程。含苞:画嫩枝尚未疏张,枝头已著花蕾,预报花期将临;待放:疏展的枝干,已经有少许含苞初绽;盛开:旧枝新条上的朵朵繁花,已经尽情开放,香气袭人;最后残败一段,表现残萼败蕊,随风飘散,颇有美人迟暮之情。作者的墨梅,一改彩染或墨晕花瓣之法,为墨笔圈线,气韵清爽不凡,韵致高远。既不同于描粉缕金的院派,又不同于逸笔草草的逸体。墨韵高华,清意逼人。
  

 梅竹寒禽图 林椿 团扇 绢本 没色 纵24.8厘米
横26.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红梅翠竹,残雪未消,寒雀刷羽枝头,神态生动。竹梅双钩填彩,雀则用细毫写羽毛,写实逼真。

 南枝春早图 王冕 立轴 绢本 墨笔 纵151.4厘米
横52.2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冕 (1187~1359),字元章,号老村、煮石山农、会稽外史,浙江诸暨人,出生农家,幼年穷困,白日为人牧牛,晚上即就寺中长明灯下读书,终为当时有名的诗人。他擅画墨梅、竹石。墨梅师法宋扬无咎,传世作品有《南枝早春图》《墨梅图》等。此幅墨梅老干新枝,昂扬向上,豪放不羁,尽显梅花的劲峭冷香、丰韵傲骨。画中以“飞白法”画枝干,兼有书法笔意,运笔风神峭拔,挺劲潇洒,自下而上,一气呵成。画细梢或如铁鞭鹤膝,或如弓梢钓竿,俱气足力满、顿挫有韵。王冕一改扬咎之等画梅旧法,以枝多花繁为一大特色。此图中枝繁花茂,但繁而不乱,疏密有绪,圈花点蕊,别出新意,显示了枝干劲俊、千花万蕊、天真烂漫、生机盎然的艺术效果。
  

 墨梅图 王冕 卷纸本墨笔 纵30.8厘米
横92.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梅枝横斜而出,枝条简疏。枝节交叉处梅花竞相吐蕊开放,表现了王冕野梅的清绝韵致。笔墨精练蕴藉,主干以淡墨挥洒,浓墨点苔,苍古老拙。分枝以中锋勾撇,挺拔坚韧。梅花以圈花法绘出,颇得扬无咎笔意。图上自题长跋,叙述至正六年(1346)。他与友人郑文中、释隐云游历浙江金华龙寿觉慈寺,受到贞叟师设茗款待,特写墨梅以赠的经过,并赋诗以记。


  墨梅图 王冕 立轴纸本 墨设色 纵68厘米
横2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梅枝倒挂,枝条生长茂盛,伸展交错,呈四出之势。枝头缀满花朵,或含苞欲放,或初绽花蕾,或盛开怒放,或残美点点,正侧偃仰,千姿百态。画中一改宋人画梅“疏枝浅蕊”之法而以繁花万枝,千丛万簇胜出,更显风神绰约。用笔挺劲有力。行枝连续如弯弓秋月,圈花“一笔两顿挫”,简洁畅利。笔法洒脱,繁花似锦,无妩媚纤弱之态,反显清贞孤傲的气概,显示出画家不凡的创造能力。图中自题诗五首,雄奇跌宕,直摅性灵,使画品、诗品、人品融为一体。




春消息图 邹复雷 长卷纸本水墨 纵34厘米
横212.5厘米 (美)弗利尔美术馆藏
  邹复雷,生卒年不详,道士,别署洞玄丹房主,斋名“蓬荜居”。工诗、擅画,尤精写梅,风枝雪蕊,得华光老人(仲仁)不传之妙,为时人所重,画名颇高。杨维桢有诗云:“鹤东炼师有两复,神仙中人殊不俗。小复(雷)解画华(仲仁)梅,大复(元,复雷兄)解画文同竹。”
图绘老梅新枝,蓓蕾竞绽,喧闹热烈的气氛宣告春天来临的消息,动人心魄。画家以劲健和时带飞白的笔触皴写粗干,梅花画法奇特,既非用笔点染,亦非用线钩勒,而用绢卷或线团蘸墨点成。作者以特写镜头截取画面,擅用疏与密、繁与简、直与曲等对比手法布局,笔势遒劲奔放,墨色浓淡参差,境界幽雅淡逸,是古代墨梅画的杰作。
  






作者: woailuo633    时间: 2007-11-23 11:29




 梅花水仙图 佚名 长卷 纸本 墨笔 纵29厘米
横401.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卷首的土坡上屹立一块造型奇特的怪石,石质坚硬,背后一枝寒梅斜出,枝干秀长,又有椒花一枝作伴。后写水仙,花含磬口,叶垂钿带,繁而不乱,以劲挺的线条钩勒花叶,再用淡墨渲染出阴阳向背,姿态如生,风格近似赵子固。山石、平坡皆以墨彩点、勾、皴、染。盛开的花瓣周围以淡墨加以渲染烘托,衬出水仙、梅花晶莹洁白、玲珑剔透的质感,风格独特。

 墨梅图 佚名 册页 绢本水墨 纵24.4厘米横20.3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图绘古梅一株,枝干舒展,花朵绽放。笔墨恣纵,格调清新,颇得逸笔之妙。具有扬无咎和王冕的传统风格。无款识,画幅中有王诏的七绝和郑文原题记。

 踏雪寻梅图  戴进 立轴  
绢本  (美)私人藏
  此图绘高士踏雪访梅之雅事。整幅构图师郭熙景式,枯树画法也仿郭熙的蟹爪,而山石皴法则用小斧劈,
峦头灌木双学于范宽。

 梅花图 陈录 立轴 绢本 墨笔 纵116.5厘米
横61.7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梅花图与画家的《万玉图》有异曲同二之妙,但在气势上更觉恢宏。此图梅干自左出,倒垂而下,分为二枝,一枝弯曲直下,一枝平伸出画面,但细枝侧条全取披垂之势,与总的动势保持一致。画面上繁花密蕊、璎珞纷呈,千条万玉,扑面而来。构图上将主干分散从而强调密如万玉的花朵本身的美感,有一种喜气洋洋的氛围,体现了画家躬逢明王朝“盛世”,而“借花献佛”,以写“梅花得意羡群芳”的心情,从而少了王冕画梅之中的那种孤傲和清雅之气。
  

  梅下横琴图 杜堇 立轴绢本设色 纵207.9厘米
横109.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士人在山坡平台上抚琴赏梅的情景。老梅虬曲如苍龙盘空,红梅绽开,远处云雾中峰岫出没;士人倚坐树干,手抚琴弦,仰视梅花,旁有童子煮茶捧盏伺候。此图表达了文人高雅的情趣。山峦树石的画法接近马夏一派,而笔调较为柔和精巧;人物刻画精细,面部略敷铅粉,衣褶劲利流畅,吸收了北宋李公麟和元代张渥的线描技巧。在南宋院画的基础上,又趋向清新秀逸,
自成一格。



 
  
  
 四时花卉图 徐渭 长卷 纸本 墨笔 纵46.6厘米
横622.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作于万历二十年,以墨笔画四时之花卉松竹。风格劲健洒脱,豪放宕逸,尤其冬季之雪竹、腊梅,以墨色渲染背景,烘托出雪落枝头之意,竹梅皆以焦墨渴笔写出,对比鲜明。整幅作品气势宏大,色淋漓,气韵连贯畅通。
  

  蕉石图 徐渭 立轴 纸本 水墨  纵166厘米
横91厘米  
(瑞典)斯德哥尔摩东方博物馆藏
  徐渭存世有多幅《蕉石图》可见他对于这一题材的偏爱。蕉石更便于发挥他大写意水墨的特性。隆石纯以水墨用笔纵横抹出,浑厚华滋。石后芭蕉,间以梅竹,相互映衬。渴笔潇洒灵动,逸气豪发。图右上自书七绝一首:“冬烂芭蕉春一芽,隔墙似笑老梅花。世间好事谁兼得,吃厌鱼儿又拣虾。青藤漱老墨谑。”
  

  梅柳待腊图 盛茂烨 立轴 绢本 水墨 设色 纵186厘米
横98.5厘米  (日)私人藏
  此图描绘冬至后的萧瑟山居林园中,
梅花正要开放,春天即将来临的景象。近景柳林枝冠繁密如烟;中景梅干含颖而发;远景山谷中云霭飘浮,弥向远方。自题“岸客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诗情画意,跃然纸上。全图既得烟林清旷之概,
又溢春之将至之气。
  

  梅花书屋图 卞文瑜 立轴 纸本 设色 纵106.9厘米
横48.5厘米
  此图作远山淡抹,山峦层叠,苍松杂树劲立,其下茅屋相陈,一人静坐抬头远观而思。山石树木笔墨近董其昌,画面萧疏松秀,有清旷之致。
  

  
作者: woailuo633    时间: 2007-11-23 11:30
梅竹图  孙克弘 扇面泥金纸本设色  纵15.7厘米
横48.9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孙克弘(1532—1611)字允执,号雪居,上海松江人。以父荫入仕,官至汉阳知府。能诗善书,擅绘没骨花卉,近师沈周、陆治,远宗徐熙、易元吉,笔墨简练淡雅,得野逸之趣,兼工兰竹、山水,亦作佛道像。传世作品有《百花图》《折枝花卉图》《殊竹图》等。此图以较工整细致的笔法画一枝梅花与一丛翠竹,从一角斜出,垂曳于清溪之上。构图疏秀有致,梅枝盘折曲伸,指向扇面款识,使整个画面得到统一。
  

  梅花图 陆复 立轴绢本墨笔  纵205.3厘米 横108.7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陆复,生卒年不详,字明本,自号梅花主人。吴江(今属江苏)人。擅画墨梅。图中古梅一枝自右下角斜冲而出,势如曲铁,然后分枝逆笔直上,顶上斜挑一细枝,插向画面左上角,梅干奇崛优美。以淡墨渲染背景,留白以示枝头覆雪。梅花用勾线填粉法绘出,偶用胭脂轻染,给人以暗香浮动、风骨峻峭的感受。
  

  雪景梅花图 张彦 立轴纸本设色 纵203.3厘米
横103.2厘米 苏州博物馆藏
  张彦,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十六、十七世纪。字伯美,号无证道人,上海嘉定人,一作江苏苏州人。工山水,与董其昌同时。传世作品有《雪景梅花图》等。图中绘雪中水仙数丛,花茂叶盛,奇石错落,幽篁葱郁,一树梅花挺拔而出,繁枝满幅,曲折盘错,花英缤纷,树后山茶盛开,底用淡墨烘染留白,衬托出瑞雪丰兆之景。水仙、丛竹、山茶、梅萼均用双钩,顿挫有力,树石皴擦以焦墨淡晕,苍劲峭利,浓淡粗细,虚实疏密,耐人寻味。此图幅度特大,气魄雄伟。
  

  雪梅鸳鸯图 王醴 立轴纸本设色 纵164厘米
横45.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醴,活动于十六、七世纪。字三泉,浙江嘉兴人。擅花鸟,学周之冕。晚工山水。图绘雪景寒江,两只鸳鸯站岸边梳理羽毛。一株老梅,枝条繁茂,花开带雪,
分外妖娆。雪竹挺立,小雀瑟栖于上。鸳鸯造型优美,色墨交融;梅树用笔老辣,用墨焦重,梅花清新淡雅,整个背景以淡墨渲染,留白以表雪意。
  

  夏五吟梅图 王荤 立轴 纸本 墨笔浅绛 纵91厘米
横60.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中老梅劲竹苍松怪石,溪水小桥亭园雅士,空中小鸟展翅,
更显天际之辽阔苍茫。用笔老辣细密。
  

  踏雪寻梅图 萧晨 立轴纸本淡设色 纵123厘米
横58.5厘米 青岛市博物馆藏
  萧晨,生于1656年,卒年不详。字中素,号灵曦,江苏扬州人。工诗,擅画山水、人物。师法唐、宋人传统笔法,细秀雅淡,设色妍丽,衣纹清劲流畅,功力极深。传世有《东阁观梅图》《三星图》《踏雪寻梅图》等。图中山崖、斜坡、矶石、梅枝均披银装。整个背景用淡墨渲染,以呈白雪苍茫的景象。梅树屈拔而起,苍劲挺健,梅花用铅白细点,周围留白,宛然雪中花朵。树下伫立着持杖老翁,昂首观梅,凝目幽思,具有“意在其中,情见于外”的魅力。老者身后立一童子,身背行李,似乎对梅花并无兴趣,却望着缓缓的流水而出神。这是一幅耐人寻味的佳作。不落历代画家所作“踏雪寻梅”的旧套。
  

  月漫清游图《月下赏梅》 陈枚 绢本设色  纵37厘米 横31.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梅竹图 原济 立轴纸本墨笔 纵115厘米
横33.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以浓淡之墨写竹,造出一种空间上的伸缩和变化。以淡墨写花瓣,以浓墨点出花萼及花蕊以及枝干的扭曲变化。挥洒淋漓,纵横豪宕,似乎是信手拈来,一挥而就,
以空灵秀润之气布满全图。
  

  灵谷探梅图 原济 立轴纸本墨笔 纵97.5厘米 横50.3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画以干湿浓淡的水墨写竹梅二君,用墨色的变化烘托出满卷的氤氲之气。云弥雾漫之中,竹叶飞扬,似籁籁有声,将无形之风描绘尽致。风随雾动,雾就风涌,风雾之中的翠竹疏梅,意韵洒落。构图简洁明快,纵横宕逸。
  

  水仙茶梅图 姜泓 立轴 绢本设色 纵118.3厘米 横42.9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姜泓,生卒年不详。泓一作法,字在湄,号巢云,杭州人。工花鸟,笔致生动,赋色鲜妍。此画中写水仙与茶、梅三友相为呼应,梅枝上一小鸟正跃跃欲飞。构图奇妙,梅枝斜伸而下,另有一短枝取向上之势。以淡墨点染出山石,水仙、茶树用工笔细加勾画,而花冠及梅花皆以粉色由外及内的渲染,间点丹红,色泽淡雅脱俗,气韵流动。山雀用笔筒略,造型却准确生动。
  

  早春图 杨晋 立轴 纸本 水墨 纵210厘米
横110.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杨晋(1644—1728),清代画家。字子和、子鹤,号西亭、二雪、谷林樵客、鹤道人、野鹤,江苏常熟人。王晕弟子。擅山水,尤工村庄景物,亦写人物、花鸟,尤擅画牛,蹄角生动。晚年每多率笔,苍而不润,有亏神气。传世作品有与王晕合写《王时敏小像》、《岁寒图》、《艳雪亭看梅图》、《柳塘春牧图》等。此画写二株老梅枝干曲虬盘折,枝头新花绽放;奇石之旁新篁枝叶灵秀,水仙盛开,灵芝仙草长于山石之上。全图结构紧凑讲究,繁密而不沉冗。树干山石皆以淡墨晕染,以小斧劈皴、横皴等点染,以浓墨点苔。水仙用白描双钩手法绘出,隽秀淡雅;梅花则以墨线勾画,错落纷呈。画面虽未设色,却将初春的盎然生机尽于笔端描出。
  
  

  杂画图 王树毂 册页纸本设色 纵23.8厘米
横33.3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王树毂(1649—约1735),字原丰,号无我,又号鹿公,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工画人物,学陈洪绶,而有所变化。衣纹秀劲,设色古雅。此册共八开,分别为古木幽篁、蕉石人物、寿桃、石榴、树石人物、山水、墨菊、墨梅。水墨为主,偶有淡设色。每帧一小景,并自题诗一首。此选二帧,之一为《古木幽篁》,古木生机勃勃,两竿幽篁挺立。之二为《墨梅》,老干新枝,花朵疏密有致。两幅构图皆偏聚一角,用笔老练遒劲,师法陈洪绶而有所变化,堪称精品。
  

  花鸟图 颜岳 册页绢本设色 纵29.8厘米
横25.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图之一,以一垂弓下伸的梅花枝干贯穿画面,一只色彩鲜艳的鹦鹉正向下呜叫。梅花以淡墨勾画枝条、花瓣,以粉白点染花冠,胭脂写出花萼。鹦鹉用色讲究、笔法工整,写中带工。
  

  梅鹊图 陈书 立轴 纸本 墨笔 纵106.6厘米
横42.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陈书(1660—1736),清代女画家。号上元弟子、复庵,晚号南楼老人,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尧勋女,钱纶光妻。擅画山水、人物,俱合古法;尤擅花鸟草虫,笔力遒劲,风神简古,机趣天然,近陈道复。传世作品《梅鹊图》《防陈道复水仙图》《南楼老人人物花鸟图》。此画写二鹊正栖于梅树老干之上,啾啾呜叫。梅干造型奇特,与上方之倒垂梅枝呼应,用笔洗练,以水墨晕染枝干,淡墨写花,浓墨点萼,古趣盎然。二鹊用笔细致却又遒劲有力,墨彩渲染出鸟羽的不同质感。画面雅致清丽,韵味悠长。款识“丙中秋日,摹家白阳笔意,女史陈书”。
  

  梅花图 李方膺 立轴纸本墨笔 纵145.2厘米
横50.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李方膺(1696—1755),清代画家。字虬仲,号晴江、秋池,江苏南通人。世宗雍正间以诸生受保举,去官后寓扬州借园,自号借园主人,卖画为生,傲岸不羁,为扬州八怪之一。擅画松竹兰菊及诸小品,尤长写梅,纵横跌宕,不守矩蠖,意在青藤(徐渭)、白阳(陈淳)之间。画巨幅则苍老浑古,墨气淋漓,有乱头粗服之致;惟梅花标格独具静逸气,有专用的“梅花手段”印章。传世作品有《百花兰瑞图》《四季花卉图》《墨松图》《松石图》《梅花图》等。作者擅画松石兰竹,晚年专工画梅。他的梅花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苍劲矫健。此图中以浓淡之墨挥写梅树枝干,蟠塞夭矫,纵逸豪宕。淡墨白描勾花,浓墨点蕊,寒葩冻萼,有浑含墨色之韵。构图疏秀奇绝,画之右下方做长题,为作者探寻古梅之所感所想。
  

  百花呈瑞图 李方膺 立轴 绢本 没色 纵162.5厘米
横43.1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作者擅写梅、兰、竹菊及虫鱼,笔墨豪放,向以纵逸豪宕取胜。但在这幅画中,用笔、设色都较工整收敛,清新明快,秀丽雅致。从自题七言中推知此画也许是为长辈所作,所以画面祥和安逸,色调。
  
  

  墨梅图 李方膺
册页纸本墨笔 纵23厘米 横42.4厘米 安徽省博物馆藏
  此墨梅图册共十一页,皆是以大写意之法所作。册中各梅,干取奇姿、花取疏朗,狂放纵逸之风尽露。多以粗笔写梅干,转折曲直,有书法之风。写花随意粗放,笔简神足。在此选其中两幅。
 
作者: 小捕快    时间: 2007-11-23 12:23
好有意境。。。
作者: 天下无名@u    时间: 2007-11-23 12:45
很不错,不过不是很懂
作者: 匿名使者    时间: 2007-11-23 15:51
开图有点慢,在等…… [s:72]
作者: woailuo633    时间: 2007-11-23 21:12
引用第5楼匿名使者于2007-11-23 15:51发表的 :
开图有点慢,在等…… [s:72]
我们是同一届的斑竹哦,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得相互帮忙才是..[s:53]




欢迎光临 游天堂X游聚社区 (https://bbs.gotv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