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堂X游聚社区

标题: 我眼中的中国(更新了青岛和济南,南京和合肥!)! [打印本页]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7:25
标题: 我眼中的中国(更新了青岛和济南,南京和合肥!)!
转自新华论坛,该摄影员是台湾游客,有专业的摄影技术。请勿急着转移到贴图区,谢谢!

图片年代为2004年-2005年!

第1页,上海

第8页,北京

第17页,安徽蚌埠

第20页,青岛和济南

第24页,南京和合肥!

[ 本帖最后由 那尔撒斯 于 2008-7-7 15:56 编辑 ]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7:26
030806 上海 南京東路步行街

今天先停在这里,即将上海,
中国第一大城市,张爱玲的世界,
繁华的超现代场景,与市井的缕缕秋烟,
淮海路衡山路的一客咖啡,雨後街巷的醃篤鮮湯,
棉花俱樂部的爵士燭影,豫園池外的皮影戲偶,
上海上海,我需要一点时间回想,一点时间追逐。




[ 本帖最后由 那尔撒斯 于 2008-7-2 17:28 编辑 ]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7:27
南京路上的小吃部

最繁华街巷中的古老芬芳。

除了鲜肉粽之外,
其他名称我都不知道是什麽,
甚至连甜的咸的都不确定。
但那名字很神奇,
自然就能暗示出一种美味的怀想,
让我都想尝试看看。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7:28
上海的排骨年糕


排骨常吃,年糕也不少见,
但我在台湾从没见过排骨和年糕的组合,
尤其是在那还嘶嘶冒烟的排骨上淋上甜甜的酱,
真的是挺奇妙的。

爱吃爱吃!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7:29
南京路市喧嚣的,激昂的气流,
是一个大城市必备的让观光客来往消磨的长路,
我喜欢漫无目的的乱走,往前往後都无所谓,
偶尔也钻进人堆,看他们围着观看什麽。

在这里,有都会市民的世故与天真,
他们井然有序地安放成熟的冷淡,与清鲜的乐观,
我喜欢这样的城市性格。

虽然整条街上,我没找几家很想尽去瞧瞧的店家,
依然为人群,甚至同是来自外地的人群,所吸引,
由人民广场到外滩。
偶尔绕进福州街找书店。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7:29
上海淮海路。

感觉昨天在树荫下读张爱玲霞飞街的丽人,
今天已是淮海路的风云变换。

还不曾踏足大陆之前,
就常听人以极其夸张的神情传说大陆都市发展之速,
特别是上海深圳,是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
身居台北波士顿这种几乎连终於好不容易变一下也没察觉到的城市,
实在很难想像那样轰轰烈烈的气势。

上海,曾经的十里洋场,
我们从电视剧周璇杜月笙和美女广告月历窥览的一幕,
如今猛然一醒,又以让人目不暇给的速度翻新它自身的定义。

而我们还在旧式的爵士舞厅悠悠独自舞蹈,
灯光因年光与矜持而益发金灿昏黄。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7:58


发这帖子时,常暗叹:
由於夜色图片的付之阙如,
我很多夜里散步的回忆几乎都无法随之上传。

在上海勉强拍了几张夜景,
大家不要失望,城坛里有许多出色照片可以补足。
我记忆里也没因照片失败而忘记了上海的锐新气魄。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03
上海,上海。

即使是与业也会让人心底突然陡亮了起来的那种城市。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03
在台北,有時候下定決心了,
會破費到『紅豆食府』去吃一餐,
点清炒虾仁、鸡油豌豆、葱烧鲫鱼和腌笃鲜,
感觉都是非常爽口又细致的家常菜,
但处理细节的讲究,又给人食不厌精的印象。

到了上海,我们特别去尝试一下「濃油赤醬、重糖豔色」的本帮菜,
果然和在台湾吃的想像甚为不同,
甜煨咸焖,滋味醇厚,够味又饱足,
非常有真情实意的前人遗风。


我们的油爆虾!!!!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04
虾子乌叁上来时,服务员帮忙切开,
我则疑惑地想『虾子』呢?

原来啊,是虾籽,也就是虾卵,
才是用来烩煮乌叁的好料。
我们实在无知得太可爱了,
幸好没向服务小姐表示抗议之意。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04
在上海看到熟悉的太平洋百货,真亲切。

赶紧下去买个奶油泡芙吃。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04
琉璃工房是我喜欢逛逛的店,
有些时朋友也会在那里找到给我的生日礼物。
创办人是令我尊敬的专电影工作者张毅、杨惠珊,
从早期看他们的电影『玉卿嫂』(白先勇原着)和『我这样过了一生』(萧飒原着),
一直看到他们从门外汉初学者到如今的琉璃艺术工作者,
真的感触万千,彷佛是一直阅读他们而来的。

巧合的是,『我这样过了一生』的原着叫『霞飞之家』,
不知和上海霞飞路是否有一丝丝相关?

另一个小小牵连是,
我曾获得的文学奖项的奖座也是由琉璃工房所制的『美丽人间』,
比我自己收购的任何琉璃作品都更庄伟别致,
收藏在台湾的橱柜中。

我在上海淮海路初见琉璃工房的陈设,
突然想起他们创业的淡水工作室。

两岸连结的速度,
有时是出乎意料的。


上海淮海路上的琉璃工房展示。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05
太激动了,错字连篇,
是五块钱,不是物快前。
我最气物价不合理了,
更何况是台湾商家!

不知打破杯盘是否赔钱啊?
喝起水来会不会有压力?
嘿嘿!

但确实是赏心悦目的琉璃圣地。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05
上海新天地的橱窗。

如发光前进的列车头。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06
好像漏掉一张图文了,显得费解,
这张应该是在1353楼之上的一层。

琉璃工房在新天地也开设餐馆『透明思考』,
摆饰餐皿多为琉璃工房作品,
显得别致华贵。
但价格也非常不一般,
我记得一客乳酪蛋糕居然要价六七十元人民币。
这是一个可以用五元人民币买到极地道汤面的城市,
如此物价实在太不像话了。
不过是一杯咖啡、一杯啤酒、西餐和蛋糕啊!
然而店里内外还是人满为患,令人惊奇!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07
新天地的独自等候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07
哇!我最喜欢的宇治金时。

上海新天地。

抹茶味道淡了些,冰也粗了些,
但红豆非常甜软饱满啊!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07
上海新天地

人潮洶湧,不時會看到幾位穿著像晚禮服來喝咖啡的仕女,
感覺非常吃驚。
上海果然有一種外炫的神采,
能旁若無人地布置自己的豪宴。
那種慎重與外放。我在紐約巴黎也不常見到。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08
上海,我喜歡的生活雜貨店。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08
上海新天地于2000年建成,是上海市一個现代化的餐飲消閒中心。靠近淮海路商業街,周围有多家高级写字楼。原本這處是一個舊社區,充滿著石庫門弄堂平民住宅。1990年代末,上海市經濟起飛,多個舊社區都被遷拆重建。重建這個社區時,設計師將這種富有上海建築特色的元素,一方面予以保留,另一方面融入新的建築主題意念。占地3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經過精心的裝潢﹑設計和社區整體規劃下,小至樹木高低﹑大至商舖排列和獨特設計,所凝造到的高格調,吸引到明星﹑藝術家和企業家在這裡開設精品店﹑高檔次飲食消閒餐廳等。例如已故藝術家陳逸飛也有店舖在新天地開設。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09
石库门是一种从传统四合院建筑风格演变出来的另一派建筑风格。
在19世纪中,上海的居民将原来传统的木框改为一对乌漆的大门,
外门则选用既稳固入突显身份的石料作门框,
所以便称之为“石库门”。

当时的上海正值列强分据的局面,
西方的建筑细部和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加以融合,
成为上海近代史上一个独特的时代产物。
石库门建筑一直在上海见证一个半世纪翻天覆地的变迁。

在19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外资再度涌入上海,
经济发展令到这些石库门建筑随著一个又一个旧社区重建而拆掉,
情况跟发展北京而拆掉很多胡同一样。
现只有上海的新旅游点新天地有把这些石库门建筑融成为主题游闲区。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09
上海新天地

許多好吃好玩的所在,但店裡禁止拍攝。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10
当时棉花俱乐部具称是上海最好的爵士酒吧。
我们搭计程车去,记得是乌鲁木齐路之类的街名,
很有远方的意致。

酒吧里人满为患,服务生随性而诚恳,
一进去便给人非常舒坦放松的南方安逸的感觉。
我们点了看起来漂亮的调酒喝,
穿过重重头海望向前台。

室内灯光很暗,仅供行走时不至於绊倒,
每个桌上安放一球漂浮蜡烛,
安置一盏微光的浪漫与慵懒。

歌手和乐手都实力惊人,
能演出烟硝味四射,随性但复杂的Bebop Jazz,
能撩拨南美风情,如暖风吹拂星光沙滩的Bossa Nova,
也能挖掘到最深沈苦痛的,草根悲切的蓝调。
水准之高,令人称奇。

那女歌手身型娇小,居然有那般肺活量,
精准的发音,及正宗深厚的对音乐的理解,
她的音质有如黑丝绒般绵密紧实,缓促有节,
我们都听得非常兴奋过瘾。

难忘的上海爵士之夜。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10
最重要的是,
你能在现场看到他们确实非常享受着自己的音乐,
非常热爱这演出,
我们纷纷拿起酒杯跟着或摇摆或沈思起来。

之後几天,我们又上瘾般地去报到了,
那黑糖般的滋味......。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10
說出來不怕各位笑,
有時候,連我自己都快要不耐煩起來了,
好想趕緊說到那個城市,又談起那座山……。

真希望各位就在我的身旁,
大家都有一段閒暇時光,
能夠輕鬆地打開相簿,隨意邊翻邊看。
也許還放個背景音樂,吃點零食,
說話總比打字要輕鬆要快得多,
還能輕易發問簡單答,
那麼我便能以最經濟的方式與你們分享這許多。

我的問題始終是,
一開始幫自己設定一個嚴格的遊戲規則,
結果連自己都快玩不下去了,
到處都是犯規犯禁的誘惑啊!

讓我們今晚再發幾張。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11
我喜歡看貧窮年代溫存的白襯衫的風景,
同樣也喜歡最繁華中心的素簡風致。
喜歡偏遠地區的鮮豔熱忱,
同樣也欣賞家門口有個無人搭理的輕鬆自在。

有時看電影,特別是一些傑出的藝術電影,
都能一看再看,這次看劇情,下次看攝影機移動,
再下一次光注意對和演技,節奏與剪輯,
有時候我也只看攝影機對空景的構圖與捕捉。
一部喜歡的電影,翻來覆去的看,
實在是賺翻了。

喜歡一個城市,也可以這樣翻來覆去的審視,
如果我們能夠重一片混亂無雜的生活面貌中,
小心撿起一小片耐人尋味的風景,
那就代表,你已經和這地方發生了特別的聯繫了。

就像某些照片,明明沒特意避開那麼多的天線,雜亂的招牌,
我覺得怎樣也拍不好的角度,
他還是讓我看得心裡湧起一種說不出的輕晃,
那就對了。

可惜我絕對還做不到的。


見圖:農科貿易,很有意思的詞喔!很可愛。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11
上海外滩,静静地对望着新热浦东新区,
给我一种非常有趣的联想,
像是读到『海上花列传』里世代交替的悲喜剧。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12
金茂大厦是我最喜欢的上海大楼,
挺拨繁复,却又如晶钻般简练丽致。

东方明珠塔则是我镜头比较想回避的。
哈哈!

在城坛中收集到不少金茂美图,
趁此机会感谢一下:赞!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13
黃浦江源于太湖,全长约113千米,河宽300-700米,终年不冻,是中国上海重要的水道,在吴淞口注入长江,是长江入海之前的最后一条支流。它流经上海市区,将上海分割成了浦西和浦东。因流域原为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地,黄浦江又称黄歇浦,春申江。

悠悠小舟,历尽多少历史淘洗?
如今又将驶向何方?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13
在上海外滩的行人地下道里,
我记得遇过一个告示:『请勿到处吐痰。』
原本看到这警告都有点煞风景的,
就好像看到什麽七要八不,文明城市之类的,
怎麽有那麽多公民教育课本如影随形啊?!

但有趣的是,
这个告示的英文翻译却翻成了:
Don't Spit Everywhere!

请勿『每个地方』都吐痰!!!

我和朋友看了都忍不住笑,
倒不是嘲笑什麽英文程度,谁都可能犯错的,
重点是好像发现义正辞严的训导主任在朝会讲台上,
扣错了钮扣却不自觉一般,
一种非常孩子气的叛逆调皮的愉快!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13
上海外滩的尖峰时刻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14
上海人民广场附近

单纯乾净的色调,工整却有点怪异的设计感。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15
上海美术馆周边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16
好多建筑物都不认识,
救命啊!上海通们,
赶紧来帮忙吧!

真抱歉啊~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17
這個地方我認得,上海博物館。

下起雨來了,我們趕緊進去。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18
上海博物馆规模不大,收藏亦不算特别丰富,
但印象非常深,因为质精。
几乎每个展示出来的都是非常高水准的精品,
尤其难得的是,居然允许拍照,
这在台湾的博物馆是非常少见的恩赐。

在这点上,体现出一个博物馆的开明与自信:
我们即使拍照了,照样无损宝物的价值,
照样愿意一次次掏钱进去与经典重逢。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18
我们一起欣赏上海博物馆的收藏吧!


静默的白玉观音,
一沈思,天地便静定,
完满圆润的线条在眉间鼻梁里流动,
既写实地传达出平安与慈悲,
同时也具有几何的美感。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18
略带一点青年神采的佛像,
谦冲,似乎还有点害羞的联想,
非常年轻却依然值得信赖的模样,
可亲近,可瞻仰,
同时又觉得一种说不出的疼惜怜爱。

眼睛的线条极美,
唇部微笑的弧度正好。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19
附赠一张马谛斯晚年的剪贴画。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19
文徵明

典型的文人画,
充满自信的留白美丽。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20
文徵明画卷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20
在上海这样的城市心脏里观赏这样朴质写意的画作,
特别感到清甘。


[ 本帖最后由 那尔撒斯 于 2008-7-2 18:22 编辑 ]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21
龙纹白瓷

上海博物馆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21
超可爱的唐代仕女图,
虽然褪了色,脸上显得脏了,
但还千年如一的青春甜美,娇憨可掬。


[ 本帖最后由 那尔撒斯 于 2008-7-2 18:23 编辑 ]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22
来到这个博物馆,使我连带对这座城市多了一分敬重,
他展现的不只是一个城市的财富,
更重要的是品味,节制的,高标准的品味。
如同对美食的音乐的多元文化的菁英保存与执着,
对大都会市民的养成,有具体而微的功效。。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26
博物馆其他珍品。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26
上海博物馆择选之精雅,也能从其明清家具窥见,
典正挺俊,是中国木制家具的黄金时期之一。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27
有清俊,也有繁丽。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27
这个对我而言就有点雕饰过度了,
看了有些怕,
虽然绝对是精彩的工艺,
却不一定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气质。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27
上海博物馆的精贵家具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27
来点清爽的吧!让眼睛喘口气。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28
我喜欢的花卉小幅,富丽娇嫩,
几乎可以嗅到香味。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28
可繁可简,不变的是耐看的美丽。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29
逛完了上海博物馆,
回头再见高楼气象,
竟有种说不出的雅致之感。

雨,仍潇潇落着。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29
逛得好久,肚子好饿,
於是我们到豫园附近吃南翔小笼包。

排好长好长的队啊!越等越饿中。
但师傅们已经敬业手巧又赶工中,
能说什麽催他们呢?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29
小笼包又烫又多汤汁,
我们只能蹲坐在一旁享用,
吃像可想而知,就不公开了。哈哈!

第二天,我们来到上海人也引以为豪的古典园林:豫园。

先来到的是园外的商业街。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30
无论晴雨,总要准备一把伞啊!

豫园外商业街。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30
上海豫园外的皮影戏偶师傅。
我们买了好多副,当作当年最佳的圣诞礼物。
虽然贪心地越选越多,还是难以取舍各种不同造型色彩的皮影精雕啊。

师傅神情好专注,和後头那人相映成趣。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30
豫园外现场作画的扇画师傅,
那样气定神闲的模样。
确实大隐隐於都会里的小小丹青之中了。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31
东方情调的星巴客,
如同穿旗袍的西方女孩。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31
一个现代化城市对传统小工艺的尊重与执着,
才能体现成熟都会的视野与细致。

我的想法是,

古旧不一定美好,崭新也不一定浅陋,
如何整体的规划与取舍,
是一大课题,
也关系到现代市民的魄力与宽容。

所有古典,都曾是新锐的,
然而,美丽的价值却是永恒不变的。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32
上海豫园

贴心的小憩空间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32
上海豫園

豫園坐落于上海市市區南部舊城的東北角,北靠福佑路,東臨安仁街,西面與上海城隍廟和豫園商城毗鄰,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園林,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跡和遊覽勝地,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豫園原來是明代四川布政使上海人潘允端為了侍奉他的父親——明嘉靖年間的尚書潘恩而建造的,取“豫悅老親”之意,故名為“豫園”。豫園從明嘉靖三十八年(西元1559年)開始興建,至明神宗萬曆五年(西元1577年)完成,前後共用了18年時間。佔地70余畝。17世紀中葉,潘氏的後裔逐漸衰落,園林也逐漸荒廢。到清乾隆二十五年(西元 1760年),由該地的人士集資購得豫園的一部分,並重新進行整理。清道光年間(西元1821-1850年)豫園因年久失修,當時的地方官通令各同業公所分管並作為議事的地方,共有21個行業各佔一區,自行修葺。道光二十二年(西元1842年)鴉片戰爭期間,英軍入侵上海,盤踞在城隍廟5日,園林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咸豐十年(西元1860年),清政府勾結帝國主義鎮壓太平天國革命,英法軍隊又侵入城隍廟,造成了更大的破壞。新中國成立以後,自1956年起開始整修,恢復了30多畝園景。

現在的豫園可分成六大景區,每個景區都有其獨特的景色。入園不久就可以看到一座大型假山,層巒疊嶂,清泉飛瀑,完若真景。假山以武康黃石疊成,出自江南著名的疊山家張南陽之手,享有“江南假山之冠”美譽。“萃秀堂”是假山區的主要建築物,位於假山的東麓,面山而築。自萃秀堂繞過花廊,入山路,有明代祝枝山所書的“溪山清賞”石刻。到達山頂時有一個平臺,於此四望,全園景物,一覽無余。

從魚禾榭到萬花樓一帶,有遊廊、溪流、山石等景物,多庭院小景,極具玩味。點春堂景區,園亭相套,軒廊相連,花木蔥蘢,泉水潺潺,包括有和煦堂、藏寶樓等建築。清咸豐三年(西元1853 年)上海小刀會領袖劉麗川等,曾在點春堂設立指揮部。玉華堂前的石峰——玉玲瓏,是豫園的鎮園之寶,被譽為江南三大名石之首,具“皺、漏、瘦、透”之美。據說是移自烏泥徑朱尚書園,潘允端認為它是宋徽宗時蒐羅的花石綱遺物。面對玉玲瓏的是玉華堂。玉華堂內是典雅的明代書房擺設,書房的書案、畫案、靠椅、躺椅等都是明代紫檀木傢具的珍品。玉華堂前的白玉蘭樹是上海最古老的市花樹。



內園原名“東園”,本來自成一體,現在辟為豫園的一部分,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西元1709年),佔地僅2畝,山石池沼、廳堂樓觀、亭臺軒閣,樣樣俱全,園內的花墻、小廊等建築錯落有致,層次分明。“晴雪堂”是該園的主要建築物,裝飾華麗,構造精巧,玲瓏剔透。堂東有溪流,與廊亭、花墻一起組成了一座小型的庭院,庭院內的景物佈局緊湊,深具中國園林藝術的特色。園門外還有湖心亭、九曲橋、荷花池,亦為豫園的勝景。

散佈于豫園的許多磚雕、石雕、泥塑、木刻,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十分精緻。《神仙圖》、《八仙過海》、《廣寒宮》、《郭子儀上壽圖》、《梅妻鶴子》、《上京趕考》、《連中三元》等極具文物價值和觀賞價值。

豫園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從建園時即和書畫結緣。明代著名書畫家王稚登、董其昌、王世貞、莫是龍等就曾在豫園賦詩題額、揮毫作畫。宣統元年(西元1909年),高邕、楊逸、錢慧安、吳昌碩、王一亭等在得月樓發起組織的“豫園書畫善會”成了海上畫派的濫觴。經過多年積累,豫園現珍藏書畫、傢具、陶瓷等珍貴文物數千件。

1999年在豫園建園440週年之際,江澤民同志欣然應邀為這座江南名勝題詞“海上名園”。用黃山石勒刻的題詞石矗立於豫園大門內,成為豫園一道最為亮麗的風景線。



中國網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34
上海豫园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35
这样的窗户实在太令人羡慕了。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35
给我一个这样的书房试用一天,
我也要吟诗作画!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35
上海豫园


突然想起一首喜愛的潘越雲的歌。


浮生千山路  

作詞:陳幸蕙 作曲:陳志遠
 

小溪春深處,萬千碧柳蔭,
不記來時路,心托明月,
誰家今夜扁舟子。

長溝流月去,煙樹滿晴川,
獨立人無語,驀然回首,
紅塵猶有未歸人。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涼淨風恬,人間依舊,
細數浮生千萬緒。

春遲遲,燕子天涯,
草萋萋,少年人老,
水悠悠,繁華已過了,
人間咫尺千山路。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36
誰能想像這是上海市區的一角呢?

左耳掃過一陣松濤,
從高而隱密的天外,灑然而過,
林內枝葉蕭蕭閃宕,泠泠作響,
旋即便沖默下來,平撫所有驚疑。
凝神流眄片刻,風聲又決驟而至。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36
泱鬱如野的水面光影倐忽,
波紋或呈片狀、條狀,或碎裂如星,
雖然型態不一,但仔細觀察卻又可發現其一致性:
無論風向如何自右前方搔拂而去,
水波如何順勢爬梳而過,
那原先呈片狀波紋的區域依舊維持其完整的形式,
條狀點狀者縱使擺盪閃跳也還是若無其事地固守其疆池,
相互之間略有攻守,
但基本上僅止於舞步的進退藏躲,
是優容地試探引誘,舞罷仍然略無增損。
在無時不在的變幻中,
始終存留著紋理的初衷。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37
豫园里的戏台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38
豫园戏台的漩涡状藻井。

所謂「藻井」是以不斷向中心懸挑內縮的斗拱,
交織成網狀的傘蓋形頂棚,所以又叫做「蜘蛛結網」。
藻井的中心是一個八角形或者近乎圓形的「頂心明鏡」,
因為「頂心明鏡」常作龍形彩繪,所以藻井又叫做「龍井」。
藻井最原始的功能是為了支撐天窗,後來逐漸絢麗奪目,
甚至成為匠師展現高度技巧的地方,
常見的藻井形式有八角形結網、四方形結網和旋渦形結網。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38
豫园里的宁静辰光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38
上海城隍庙

在小的时候,很怕进城隍庙,
里头阴森森的气氛,威严奇特的神像,骇人听闻的地狱壁画,
都給年少的我對未知世界的無限想像與不安。

上海城隍廟卻沒給我這樣的印象,
或許年歲漸長,已失去那天真單純的心性,
還是這裡熙熙攘攘的景象,
依然給我溫暖平安的人間感?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39
在大陸旅遊,
最疑惑的印象之一,
便是水之濃綠。
既不是那樣清澈深碧的那種綠,
也不是污染止滯的那種混綠,
總之,是我在其他地方都不曾見過的,
非常鮮豔厚實的一種幾乎能相信是水色的那種綠。

究竟是如何來的呢?



上海城隍廟、豫園外。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40
上海地铁及轻轨。

上海的地铁虽比不上广州的新颖绚丽,
但依旧相当洁净舒适的,
站内的说明及各项地图指示也很明晰,
方便游客搭乘地铁周游。
上回来到上海,搭过巴士和服务品质令人赞叹的计程车,
就是少搭地铁,
这次就想从地铁文化来看看这个大都会。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40
地铁抵达的瞬间

由於非尖峰时段,旅客不多,
虽然没有争先恐後的失序情况,
但似乎也没有排成队伍的习惯,
大家只是静静等候列车停妥,
面对列车,随机地成为平行的横线,
悠悠上车。

或许是这时段并无排队之需要,
在人潮汹涌的上下班时段,
也许市民会更自觉的排队。
但由於那时间我一般都避开车站,
故不得而知。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40
车厢内非常清爽乾净,
予人以现代化的简洁感受,
能够达到这样的环境标准,
若非如台北捷运一样拿出非常严苛的法则规定,
便必须市民普遍且高标准的素质才行。

在这样的交通工具内通勤,
只要车班够,乘客不至拥挤,
应该是非常惬意舒服的享受吧?

上海地铁车厢里多数旅客都能轻声细语,
少有大声谈手机或饮食的情况,
但同时读书看报的比例也不很多,
或许多数乘客搭乘站数不多,
无须养成这样的通勤文化。
比较惊讶的是,
偶尔会看到大人怀里穿着开裆裤的小婴孩,
不知那小朋友要是突然内急可该如是好?

在城市里见到这样春光外泄的场面,
或许维护了小朋友肌肤的舒畅通风,
但可能对密闭公开场所投下变数,
或许是应该尽量避免的。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41
上海徐家汇

徐家汇附近,感觉虽也同样繁华,
但比起外滩或南京路来说,
似乎世更贴近当地居民的生活,
便利踏实,有真正生活的都市感觉,
少些观光气息的飞扬感官。

这地区近年来林立许多高耸入云的公寓,
设计都非常俐落俊朗,
远远看过去,给我视觉上的冲击甚至不亚於浦东,
因为我知道,
这里面多是一般人安居的所在,
而非只是大企业的总部分部,
彰显的是市民的财富殷实,
城市的有机命脉。

  
帖子附图: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41
上海徐家汇地区的百货公司内部。

宏阔的气象,高质量的设计及材质,
绝少粗俗醒目的广告招示,
显得矜贵又素雅,
给视觉有专注集中和放松浏览的选择权,
不至於过份受到干扰。

同样由於时段关系,人潮较少,
但也因此给了我悠闲晃荡的情味。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41
上海徐家汇地区的百货公司内部。

走在上头,
彷佛会响起回荡的玉石声。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42
海徐家汇夜景。

其实我并不喜欢那球状的建筑,
只是觉得光线够亮,便拍了一张,
没想到事後看看,居然还顶不错的。
真有趣,当初贪恋的风景也许留不下来,
随意的摘取,却陪伴我到如今。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42
徐家汇周边(?)的夜景。
灿亮繁华都会的中心,
赫然看见『祖国万岁』的标语,
觉得有种说不清楚的奇妙之感,
彷佛是不同时空的交会。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43
上海,淮海路夜景

淮海路并不特别宽敞,
有些路段甚至横跨两旁的围起一道道拱状的栏,
显得秀气娇小,
但跨过一个路口,
也许迎面而来的便是巨硕透亮的玻璃大楼,
从天而降地矗立在晶璨的名牌店面之上,
那样的光亮,彷佛乾脆的一声迸裂,
一路迅速地往前延烧过去,
烧成长长细细的一条火花,
如差嚓作响的引信,
就要引爆长三角的明天。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43
没事的时候,适合在淮海路闲荡,
一路走到底,每一段都有不同的风景,
下雨也无妨,甚至也无须进入店面选购产品,
单纯只是掠过发光的橱窗,摇晃朦胧的印象,
就能有一种滋味,一种情调,
或许旧时代的日历美女已经远遁,
但迎面依然可有盛装丽人,
迎着雨慌张地招呼一辆出租车,
手上一杯咖啡,袋里藏两颗红苹果。。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43
想起『夜上海』这首歌,
七十年过去了,依然真切形象。
谁能用这样世故的小市民情调,
来描绘他们锦绣般的都会盛景呢?

『夜生活 都为了
衣食住行……』

在繁华极致的背影里,
只有上海依旧是清醒的,
知道无非只是为了再简单不过的理由:讨生活。
生活的安稳,世俗的静好,
比所有喧嚣光耀的霓虹都更在心底。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44
久等了。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44
最近真的是忙得东倒西歪,
刚才八点多留完言,居然就倒头大睡去了,
睡得非常沈,非常香,
突然因口渴醒来,看时间刚过午夜,
却觉得睡饱了,翻来覆去怎麽也不能入眠,
便乾脆来发几张图吧!


夜上海,淮海路的灯火辉煌。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44
从淮海路经过雁蕩路步行休閒街。

又进去吃了一份年糕排骨,哈哈!还是美味。
可惜夜市的商品不够精彩特殊。


以下是雁蕩路步行休閒街的一些资料:

http://lyw.sh.gov.cn/scenenew/yandl1.aspx


雁荡路步行休闲街北起淮海中路,向南经兴安路、南昌路,与复兴公园大道连通。以复兴公园北门为界,雁荡路北段路面铺设彩色路面砖,两侧现植棕榈树;南段现位于复兴公园内,单侧植梧桐树。雁荡路1902年筑成,初称军营路,后改称华龙路。

雁荡路,好象一个深藏闺中的精致女子,静静的,不张扬的,却透着几分随意与大气。而因为它是淮海路与复兴公园的衔接,所以任何年代都是处于闹与静之间,都让人感受它纷繁中的闲静。在走过了淮海路喧闹繁华的一段后,仿佛山穷水尽般地落幕了,不料一转弯,竟发现了另一个浪漫天空。

雁荡路也是上海首批全天候的步行休闲街之一。街上的碎石路,街心的咖啡茶座,街南的复兴公园以及海派建筑群,绘就了自成一派、充满浪漫的欧陆风情。商业经营内容以咖吧、酒吧、餐饮、娱乐、美容为主。万国风情的休闲餐饮在这里抢滩入户,意大利的比萨,德国的运动巧克力,新加坡的咖啡,日本的快餐,各俱风味,特色多多。还有香港的保健饮料、澳门的蛋挞、台湾的茶坊、米糕,千姿百态,让人大饱口福。当然最具特色是中式餐饮,有古朴的面条,更有洁而精川菜,驰名海内外。刘海粟、程十发等海内外华人明星,对这里美食赞不绝口,有感而发,留下墨宝,耐看也耐读。

双休日的主题活动,好戏连台,上海黄山茶叶节、世界食品节、冰淇淋饮品倾情周、上海糕团节、婚妙服饰展示周、迎春新礼品节,将一个个特色商业文化传播。茶道茶艺表演,洋食品现场示范操作,婚妙时装展演,小朋友的演出,有声有色,高招迭出。

雁荡路,早晨,与朝霞相伴,是老年人的天地,打打拳、做做操、舞舞剑、跳跳舞。白天,是旅游购物者的王国,歇歇脚、喝喝茶、养养心、提提神。入夜,幽幽街灯,是老外和年轻人的世界,泡泡吧、说说话、散散步、谈谈心。雁荡路在开拓,开放中央大道,让更多的“凤凰”入驻、共舞。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45
淮海路上的班尼顿。

喜欢这家服饰店鲜艳纯正的色彩,总能在里头找出愉快的元素,
无论是线衫毛衣或T Shirt,
可惜价格有时会让我吓一跳。

上次到上海,也发现日本平价服饰龙头UNIQLO的店面,
很开心的进去买了几件Polo衫和袜子,
在他们家购物就不担心超出预算,
设计及色彩简单明亮,品质也值得信赖。

另外一个我习惯采购的品牌是 J.Crew,
有我最难以抗拒的绿色及色调舒服的粉红。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45
横跨淮海路的交流道,
不知怎地被我拍成了这色调!

其实,有时人海茫茫,
只身走在辉煌却陌生的大街上,
会有种空洞却深刻的感受,
说不上来的,
一种突然感觉到自身存在的那种无端感受,
总要贪看繁华里夹缠的寂寞小巷,
些许的荒凉冷淡,
便能带我到另一种心绪的远方……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46
突然想起张爱玲在『我看苏青』里所写的一段话,
赶紧找出来贴上,
与各位分享一下:



她(苏青)说:“是的,总觉得要向上,向上,虽然很朦胧,究竟怎样是向上,自己也不大知道。……你想,将来到底是不是要有一个理想的国家呢?”我说“我想是有的。可是最快最快也要许多年。即使我们看得见的话,也享受不到了,是下一代的世界了。”她叹息,说:“那有什么好呢?到那时候已经老了。在太平的世界里,我们变得寄人篱下了吗?”

  她走了之后,我一个人在黄昏阳台上,骤然看到远外的一个高楼,边缘上附着一大块胭脂红,还当是玻璃窗上落日的反光,再一看,却是元宵的月亮,红红地升起来了。我想道: “这是乱世。”晚烟里,上海的边疆微微起伏,虽没有山也像是层峦叠嶂。我想到许多人的命运,连我在内的;有一种郁郁苍苍的身世之感。“身世之感”普通总是自伤、自怜的意思吧,但我想是可以有更广大的解释的,将来的平安,来到的时候已经不是我们的了,我们只能各人就近求得自己的平安,然而我把这些话来对苏青说,我可以想象到她的玩世的,世故的眼睛微笑望着我,一面听,一面想:“简直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大概是艺术吧?”一看见她那样的眼色,我就说不下去,笑了。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46
张爱玲的『我看苏青』写得非常精彩,
也构筑了我对上海人,特别是从宁波来的上海人的最初想像,
务实明快,伶俐慧黠,
和他们相熟後,又能感受到一种缠绵忠厚的特质,
我不认识任何一位上海人,宁波人,
更没有接触过来自宁波的上海人,
但这两位女作家六十年前的文字,
便烙印在我心上,成为我对城市性格的成见之一,
说来也是奇妙与偏执。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47
人生里的几段辰光,也许就该留给自己这样清晰冷静的寂寞片刻吧?
而这样的寂寞,在上海里特别显着,也特别美丽,
我会无端想起在台北街头,风吹过来时的熟悉又惆怅的感受,
那样相近,却又隔绝遥远……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47
上海街头一景,
繁喧沈静,温暖又孤凉。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48
一栋灯光秀的大楼,
如同孩子一般,我常会被这样闪烁变化的光影所炫惑,
凝望到拔不开脚来……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48
上海,淮海路夜景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49
发现文件夹里竟然有几张上海火车站的镜头,
但却回忆不起来为何去了趟火车站,
特别是并非返程的时间,
难道是预先去订票?
但我也不记得曾在上海搭过火车啊?

实在是记不起来了。

但却还是记得火车站前的情景,
看到照片时,
那些记忆被翻箱倒柜地找了出来……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49
火车站前或坐或站地聚集那麽许多人,
是我从没有见过的场面,
一般以为,火车站只是旅行的一小部分,
所有人都行色匆匆,
来到车站,便要急着进去购票上车,
直接上月台去。
但在内地,似乎搭火车不能以这样的观点看待或安排,
你得准备更多馀裕的时间,
事先排队购票,还要预留许多时间在大厅或站外等候,
这样一来,便不可免的使车站成为许多人聚积之处。

这些人当中,有许多似乎不是为了旅行,
而是为了到远处谋生或终於返乡,
他们的神态与一般旅行者不同,
少了些期待或发现的好奇心与激动感,
多的是疲惫或深切的思乡情绪。

他们的行李包罗万象,
大多容量惊人,甚至看得出沈甸,
他们开心地抽烟聊天,或者无聊静候,
当你经过时,偶尔会有人想找你发送小广告或兜售什麽,
其实这些,在内地所有大城市的车站都能看见,
只是上海站规模惊人,
突然给我强烈的震撼印象,
觉得局促,也有点心疼。

生活的艰辛……

有实在城坛看见有人为了捍卫自己家乡的优势,
不惜贴出他们看来其他城市落後土气的残破画面,
而这些画面中,有许多竟然便与这些弱势却辛劳的民工相关,
甚至有些彰显现代化程度的表格数据,
或列出个城市的非农业人口比例,
彷佛和他们划清界限,便能使自己更崭新富裕,
这些承受不公待遇的农村居民,
他们的原罪或许不过是出生的地区与家庭,
他们可能比我们更聪明、更勤劳,也更有理想,
然而却很难得到相同的回馈,
即便如此,还要忍受其他横加的势利眼神。
我觉得非常难以忍受,
几次想留言,却又忍住了,
因为,我知道,
我只是以外来客的眼光来看待此社会现象,
有很多深层原因,其实我是不了解的。

但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尊重并体谅彼此,
在发言时多留一点善意,
真的就会使我们的观点或论据打折扣吗?
为何竟要如此相对待?

或许我确实太敏感了些,
但我相信,对於他人的尊严,
比对国家或城市的尊严,
我们有必要更敏感一些。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49
上海,浦东之夜

作者: 那尔撒斯    时间: 2008-7-2 18:50
浦东之夜。
非常吃惊的是,整个上海建筑中,
我最不喜欢的就是这做明珠塔,
居然我也去拍照了,还拍了不只一张。

人真是难以测知啊!特别是自己。哈哈!





欢迎光临 游天堂X游聚社区 (https://bbs.gotv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