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Web 2.0 的视觉设计 [打印本页] 作者: 错过 时间: 2011-6-28 18:39 标题: Web 2.0 的视觉设计 Web 2.0 的视觉设计
前一阵子维基百科的Web2.0条目包含了一节内容,专门描述Web 2.0的视觉元素,讲述了渐变色、绚丽的图标、反射效果、阴影以及大号字体等等。
但是几天之后维基人投票决定撤掉“视觉元素”这一部分。推究其原因,可能是Web 2.0的特性不能通过一系列的视觉规则来精确地定义。如果 Web 2.0 被理解为一种内容生成和发布的途径,那就没必要将其禁锢在视觉效果的框框里。
尽管如此,事实上大多数 Web 2.0 网站都有某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也许维基人觉得这不属于Web 2.0的讨论范畴,但我却认为这十分必要。让我们开始 Web 2.0 的视觉之旅,看看所谓“Web 2.0风格”起着怎样的作用。
请相信我是Web 2.0完美的 Web 2.0 依靠着访问者的力量。用户可以为Web服务制造内容,通过流行的点对点方式像“病毒”一样传播,并依照他们的意愿和喜好来提高内容的质量。
但是要让访问者为Web应用程序付出时间和内容,首先需要让他们相信你。为获取人们的信任,绝大多数 Web 2.0 网站都通过绝妙的设计给我们带来了友好、亲切的印象。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快的颜色得到了 Web 2.0 网站的青睐。大部分 Web 2.0 网站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绿色,但是深蓝、橙色和粉红色也十分人气。浓重的主色调表明了幽默的态度,也有助于人们迅速注意到页面上的重要元素。
好点子
友好、风趣的书写可以让作者和访问者建立良好的关系。A List Apart使得Flickr和Photojojo脱颖而出,这是个许多Web 2.0网站都应该学习的案例。WebTango不仅仅是免费,它提倡的是“free of additives, cholesterol, ozone-depleting CFCs, and most importantly, free to use(无添加物,无胆固醇,无破坏臭氧层的氯氟烃,最重要的是,免费)”。Tioti不只是拥有标签和RSS,它拥有的是“tagging and RSS up the yazoo”。FFAQQLY的创立者David Liu不是一个不露面的虚拟任务,而是“你注册后的第一个朋友”。eSnips的工具条不只是可定制,它是“有一大串超酷用法的工具条”。想个好点子吧。
意犹未尽
Web 2.0 网站有很多视觉设计倾向,乍一看似乎并没有某种固定的模式,但无一不在追求注意力。“湿桌子”效果(charlee注:反射效果)、“星形”效果、“玻璃”按钮,造就了众多的 Web 2.0 的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