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是一件百衲衣
一、金庸武侠小说是如何煮成的
1、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
和尚——能文能武,深不可测,很少念经;
道士——鹤发童颜,爱好云游,并不传道;
喇嘛——异国风味,武功高强,前倨后恭;
尼姑——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虽入佛门,凡心未泯.
皇帝——阿斗复活,烂泥扶不上壁;
王爷——戴绿帽子的乌龟,替别人养儿女,毫无怨言;大有破除财产私有的觉悟,共产主义的萌芽.
贵妃——红杏出墙,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公主——天香国色,至善至美的化身;
太监——还有性功能,与命运抗争的榜样.
文臣——范仲淹式名臣的后代,慷慨激昂;
武将——岳飞式名将的第N代弟子,大义凛然;
公子——不学无术、又丑又笨的色狼;
小姐——才貌双全(跟公子是同胞兄妹);
丫鬟——机智勇敢,插科打诨;
家丁——助纣为虐,标准的奴才.
土匪——以武犯禁,革命的先锋;
小偷——替天行道,地下党员;
流氓——榨脂揩油,稍加改造可以吸收进统一战线;
保镖——跳梁小丑,需要批评教育.
乞丐——人穷志高,无产阶级的代表;
基本上就是这些货色,绝对没有平民百姓,料定你不熟悉,所以金先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聪明绝顶,愚蠢到底,忠厚如土,奸猾如油,反正要将性格发挥到极至,简单而朴素,但典型化是谈不上的,类型化而已.金大师想学巴尔扎克吧,可惜画虎不成反类犬.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几乎都有外号,外号就是人物的名片,就是人物性格的标签,一出场便定性了,也省得你看不出他的心事.比如《天龙八部》里一个人,名字叫包不同,外号叫“非也非也”,他开口便是“非也,非也”,说话做事都要与别人抬杠,多次登场亮相,就好象疲劳式轰炸的拙劣广告,观众还不厌倦,那是我国国民涵养好,有耐心.你说作品里的人物千篇一律得没有个性吗?也不.瘸子、独臂、驼背、歪脖子、独眼龙、聋耳、瞎眼、侏儒、巨人、竹竿痨病鬼、胖冬瓜、六根指头、心脏在右,妖魔鬼怪,应有尽有,简直可以开残疾人运动会.
2、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武功
正派的神功,邪教的魔功,女流的妖功,丐帮的鬼功,看似界线分明,其实师出同门:地外文明.都可以超越极限(而不是挑战极限),隔空可以伤人,作用力不需要反作用力;石破天往下跳了还可以翻身飞上来,而不需要任何依靠(《侠客行》),把一毫升空气理解成一张蹦床,赋予反弹之能事.作为生物的人克服万有引力还不算太玄虚,作为死物的铁弹毫不遵循抛物线的轨迹而随意拐弯,就玄虚之至了.或许金科学家研究出了香港版的相对论,现代导弹就是根据金院士的理论研制成的.
拳脚刀剑被传统的武侠小说写滥了,金先生就标新立异.什么用具玩具都可以做武器,樵夫的柴刀,木工的锯,铁匠的锤,确实杀得死人;农夫的扁担,船夫的桨,布商的尺,也好说,毕竟那些东西有一定的硬度;书生的毛笔,公子的纸扇,小姐的丝巾,自身都弱不禁风……甚至连鲜花都可以吸血,嫩叶都可以吃肉.什么活动游戏都能够变武打,吃饭、喝酒、喝茶的时候,饭碗、筷子、茶杯都得准备换一套,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连棋、琴、书、画也未能幸免,被金先生的杀气奸污.
3、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武功门派及帮会
正宗的武术四大家是少林、武当、峨眉、崆峒,因为大家熟悉,金先生少写甚至不写,省去了可能犯常识性错误的麻烦.金先生的江湖帮会是历史式的.太有名气的绿林组织,金先生基本上不写,怕被稍具历史常识的人揭穿;红花会,天地会,丐帮,等等,教科书上没有,你只得全盘接受.
金先生的武功门派是地理式的.五岳都被他玷污了,一般人只知道嵩山有少林寺,金先生说你孤陋寡闻,泰山、华山、恒山、衡山都有某某寺或庙或院.你不懂就好,天山、昆仑、长白山、五指山还有呢.我没有看尽金先生的全部小说,不知道他在黄山、庐山、雁荡山开张了新的门派没有,猜测长江派、黄河派、淮河派、钱塘江派、珠江派、闽江派是会有的,鄱阳湖派、洞庭湖派、太湖派、西湖派也应该有,江湖嘛.滔滔江水被金先生赋予神功,杀气腾腾向东、向南流,渤海、黄海、东海、台湾海峡、南海冷笑着严阵以待.总算金先生没敢搅浑那碧蓝色的海水,或许侠客们的剑直沉江底,流不下去,或许金先生明白黄河文明古国出不了足以做小说材料的海盗.
4、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情节逻辑
门派之间的争风吃醋、武林秘籍的你抢我夺、永不枯竭的宝藏的探寻、恶性循环的复仇、只出汗不流血的反清复明,是金庸武侠小说的核心内容.这无可厚非,维护集团利益、虚心好学、人为财死、有仇不报非君子、爱国主义都可以理解,再说武侠小说似乎只能写这些玩意.问题是故事的基础和情节的展开.一开篇就是两个人打,力大如牛,身轻如燕,身形如鬼魅,你以为是双雄,其实他们的功夫只处于武术金字塔的底层;中间是一群人乱打,一个比一个厉害;最后是一个扫地的老头,把正打得不可开交而你认为是绝代双骄的两个人都制伏.这种写法金先生自以为是烘云托月,可惜泛滥得如大禹治水时的中原.小说里面的人全不务正业,皇帝不去治国,文臣不去上班,武将不去练兵,佛教徒不去念经,平民百姓不去经商或者务农,连乞丐都不去讨饭,一窝蜂的打打杀杀,似乎我们中国人的祖先都游手好闲.
双胞胎、男扮女装、易容、蒙汗药,金先生明知读者看厌了,还是要往这庸俗套子里钻,希望推陈出新.很遗憾就算他是孙悟空,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好象事后他觉察到了未尽如人意一样,在《侠客行》后记里自欺欺人地做了一番辩解;其实那种苍白无力的解释对金庸迷们来说可有可无,对非金庸迷们则毫无用处,一句话:多余.
单田芳表示他不会去做金庸小说的评书,因为那里面的人物出场无逻辑性,好象天降神兵,难以交待.太多的雷同表示金先生突破不了自我,太多的巧合说明金先生极不负责任地愚弄读者.无逻辑的情节连缀就象用鼻涕粘贴,龌龊而不可靠.
金庸迷说,金先生的小说洋洋洒洒,根深叶茂.据说《天龙八部》是金先生最好的小说之一,我看完之后却一头雾水.开场是一个脓包似的段誉和一个错爱脓包的美女,过了三分之一的篇幅还在围绕那对男女胡缠乱搅,以为这对金童玉女该是中心人物.不料一个屠夫似的萧峰跳出来,金先生迅速把段誉抛弃而把镜头集中到萧峰身上.三分之二以后,又冒出一个天才僧人,金先生赶紧把萧峰晾到一边,转而把笔墨泼到和尚身上,给不解风情的出家人讨老婆却不让他还俗.此种妻不如妾、妾不如偷、三心二意的写法看似金先生风格多变,实则是信手涂鸦,信口开河,是对《水浒传》的东施效颦.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也还有一定的轨迹;金先生是却想演冰上芭蕾,可惜拐弯跳跃都不自然.我怀疑金先生一开始确实有意栽培段誉,过程中发觉他不争气,休掉他,另娶萧峰为大姨太太;又担心段誉与萧峰争宠,干脆再娶一个二姨太,与三人保持等距离交往,谁都休想成为正室.这样揣测金先生还算客气,刻薄一点说,或许金先生中途写不下去了,但是没有卡夫卡毁灭的勇气,强要敝帚自珍,狗尾续猪,非得完成那部巨著不可.只是那百万字的宏篇巨制成了畸形怪物,糟蹋了纸张.假设比喻它是一棵树,“叶茂”可以说,“根深”就骗人,而且树干、分枝、分枝的分枝,三位几乎一样粗,自然界无论如何都不会长出这样的歪树,金先生却把病态当艺术风景.
据说《鹿鼎记》是金先生的封笔之作,是对自己武侠小说创作的总结,透露武功之次要,计谋之首要,意即否定武侠小说,似乎良心发现.事实上金先生绝对不会反对别人继续看他的武侠小说,相反,他半点都容不得王朔等人的批评.自己丧失了创作的欲望甚至能力,就劝别人也不要写;自己不以身作则,居然排斥同行.其实大家都是为生存而拼搏,高手欺世盗名,低手混碗饭吃,谈何高尚和低贱之分.在西方,《堂吉诃德》一出,骑士小说就迅速消失,寿终正寝.金先生不是塞万提斯,永远达不到那层境界,甚至根本就没有这个勇气.
二、金庸作为一个武侠小说家的实质
1、历史修正家——金博士告诉你南宋偏安于江南一隅是因为赵高的私心,灭亡则是朝廷没有起用侠客们做将军(《射雕英雄传》),毫不理会历史上北人南征屡屡成功的经验.乾隆是汉人(《书剑恩仇录》)……金博士是很懂历史的,他不会不通,他是故意不通,有恃无恐的不通,仗势欺人的不通,故作惊人的不通,玩世不恭的不通.
2、野史撰写者——金国王爷娶别人的孕妇为妻,成吉思汗招汉人为驸马(《射雕英雄传》),野小子可以随便跑进后宫与初次见面的纯洁公主同床,(《碧血剑》)皇帝点别人的情人为妃子,被情敌绑架,(《书剑恩仇录》)大理国的王后跟乞丐野合,和尚入赘皇宫(《天龙八部》)……喜欢意淫吗?
3、神魔故事大王——金文豪自己认为“武功是不可能的,性格是可能的”,不知该用那派哲学观来解释——武功的高低绝对会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性格仅仅是可能的,而不是历史的或者是现实的.以未来的性格去演绎历史,就是金庸武侠小说的精华.他以假乱真,蒙骗到一些人,就肆无忌惮地弄假成真,最后是心安理得地当真不假.
4、小学语文教师——金教授告诉你古代不用“思考”而是用“琢磨”,不是用“失礼”而是用“有僭”,该用“盘算”代替“计划”,“合议”替换“讨论”……如此而已.但金教授绝对不告诉你那个时代疾与病、饥与饿、怨与恨、喜与乐其实跟今天的用法也是大大的不同.避重就轻,自相矛盾,全然不顾语言环境的一致性和整体性,或许文学博士认为你水平太低,不屑于跟你玩真格的.
5、初中地理教师——金老师告诉你天山在新疆,蒙古有草原,长江向东流,燕山雪花大如席……抄书当然不会错,可那谁不会?
6、业余导游——金先生开旅行社,你没有去过哪里金导游就写哪里.冰山上百年一遇吃了可以长寿的雪莲,西桑板纳一棵树冠比足球场还大的榕树,蒙古草原上的雕可以载起两个人飞,蛇岛上几百亿万条蛇,沙漠中的废墟,不知名的村庄下的地窖,名山里但不知何处的洞穴……反正你一辈子也找不到.要看游记,实在犯不着求他.
7、武术解说员——金大侠告诉你过去的人打架,一秒钟可以挥十拳,你眼花了是不是?不要紧,金大侠看得清清楚楚,给你慢镜头反复回放,花一分钟跟你从容地解说.如果你想跟上比武的节奏,也有办法,就是一目十行的看下去,知道最后谁打赢了就行,当然往往不到结尾是分不出胜负的,也就是说,里面的人在瞎打,你在瞎看,就好象一场零比零的足球比赛.金大侠还告诉你,高手相争,只能是一招一式的来,对手出了十三拳,不可以回击他十五下,即使一边光速比另一边音速快,否则金裁判要判违例或者犯规.金庸的比武规则不是拳击规则,而是围棋、象棋规则(不可以连下两着).
8、超级厨师——金厨师告诉你一道菜怎么做才好吃,辽宁的蘑菇熬云南的野鸡,东海的鲨鱼头烹西藏的豆腐汤,泰山顶上的鸟炒鄱阳湖底的草,王府的辣椒凉拌荒野的狐狸……原料难找是不是?没关系,那就鸡不要拔毛,猪不要洗肠,鱼片要生吃,萝卜剁得稀巴烂……不好吃是不是?那是你功夫不到家.其实按照金厨师的方法,你也可以创造无穷无尽的菜谱,与他交流.
9、江湖郎中兼丹士——金大夫告诉你如何配药,有病治病,没病补身,滋阴壮阳,肉枯骨,发秃头,华佗再生.遗憾那时没有发现爱滋病,否则金大夫该有包治的处方.不知金大夫私下是否炼丹.
总之,如金庸迷所说,金先生是百事通,金先生的小说博大精深,是百科全书;如非金庸迷所说,金先生是百事不通,金先生的小说是百科残书.
三、金庸武侠小说是一件长袍
1、衣领——又窄又浅.开篇的窄,主题的浅,要靠它来提携整件衣服,实在勉为其难.
2、衣身——又宽又长.场面宽得空虚,与身体若即若离,骨瘦如柴还是腰粗如桶,全然看不出,缺陷是可以掩盖一些,漂亮却无法体现.篇幅长得多余,长袖遮手,下摆拖地,四肢隐藏,不论是健全还是缺胳膊少腿,绝对通用.动辄百万字,实在是浪费纸张.并非量体裁衣.
3、衣料——碎布组成.历史、地理、文坛、武林、庙堂、江湖、宗教、饮食、医药等等百合一.可惜不是一块整布,强要弄到一起,缝而不裁,打它无数补丁,成为一件百衲衣.
4、裁缝——手工针线.想要谁出现谁就出现,想发生什么事情就发生什么事情,随心所欲,胡拼乱凑,毫无逻辑.
5、结论——不适合现代人穿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