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扔人出窗外事件后,波西米亚的新教特权阶层选出了三十位管理者,共同掌管这个国家的政府。他们再度创建了新教军队,并交由图尔恩伯爵指挥。西里西亚和卢萨蒂亚也参与其中,为军队提供兵源。此外还有来自德国的新教联盟也派出军队军队,在恩斯特·冯·曼斯费尔德(Ernst von Mansfeld)伯爵的带领下援助波西米亚。这些新的管理者不能容忍天主教,他们驱逐了境内的耶稣会势力。布拉格大主教和其他主教,以及一些信奉天主教的贵族纷纷逃离了波西米亚。此时整个国内似乎仅剩下新教势力了,但随后的战争证明他们的胜利只是暂时的。
之后,奥地利的天主教军队开始了对波西米亚的入侵,矛头直指布拉格。1620年9月8日,波西米亚军队,包括一些因佣金过低而心怀不满的雇佣军,以及唯一的盟友特兰西瓦尼亚军队在布拉格白山(the White Mountain)附近的高地平原与奥地利军队开战。之后的战役中,他们被彻底的击溃。收到战败的消息之后,弗里德里克(被称为“冬王Winter King”)惊慌失措,赶忙逃往西里西亚。布拉格此时已放弃了抵抗,波西米亚的起义被镇压了。
在这紧要关头,费迪南德发现了一位可以委以重任的人——阿尔布雷希特·华伦斯坦(Albrecht of Wallenstein,1583-1634),这是一个出生在新教家庭但却皈依天主教的波西米亚贵族。1624年,他被任命为弗里德兰(Friedland)的公爵并被委派组建军队。华伦斯坦从欧洲各地招募雇佣军,并允许他们对占领的地区进行掠夺。如同土耳其人劫掠匈牙利一般,这支军队开始在波西米亚和德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
到了1629年,华伦斯坦和蒂利已经征服了德国北部大部分地区和丹麦大陆上的领土。克里斯蒂安四世逃往丹麦的附属岛屿,并匆忙缔结了和平条约退出战斗。战胜了新教诸侯并在国内实行君主专制的费迪南德似乎已经胜券在握。1629年3月29日,为了巩固第一阶段的战果,他颁布的著名的《归还教产敕令》(Edict of Restitution)。这份敕令规定了,自1555年《奥格斯堡条约》签订以来,所有世俗化的原宗教土地将被归还天主教,在国内仅允许路德教(不包括加尔文教)享有宗教自由。华伦斯坦试图劝阻,但由于激怒了天主教而被碰了一鼻子灰,并因此遭到驱逐。
瑞典和法国的干预
华伦斯坦对德国北部的征服,震惊了信奉新教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Gustavus II Adolphus,1594-1632)。他曾经起誓要征服波罗的海南部沿岸的俄国和波兰领地,将其变成瑞典的一个“湖”。哈布斯堡即将到手的胜利,还惊动了负责法国事务的红衣大主教黎塞留(Richelieu,1585-1642)。为此,他改变了法国的外交策略,鼓动古斯塔夫结束了与波兰的战争(阿尔特马克休战,1629),对德国进行干涉。1630年瑞典军队进入德国境内,并沿着多瑙河和莱茵河向前推进。而萨克森的选帝侯借机与瑞典人结盟,占领了波西米亚。费迪南德被迫再度命令华伦斯坦出兵。1632年,古斯塔夫在吕岑之战中大败华伦斯坦,但他本人却在死在了战场上。他的首相,阿克塞尔·乌克森谢纳(Axel Oxenstjerna ,1583-1654)辅佐未成年的女王克里斯蒂娜(Christina,1632-1654)继续推行他生前的政策,但他的去世使瑞典失去了新教联军领袖位置。僵局还在持续,高深莫测的华伦斯坦开始私下里与法国、瑞典和德意志的新教诸侯进行谈判。他的这种叛逆行为,最终传到了维也纳的宫廷里。1634年,华伦斯坦又一次被费迪南德驱逐。最终,在他想逃向敌军阵营时[2],被手下的一位爱尔兰军官暗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