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4
1万
3万
待实名认证会员
自定义头衔
使用道具 举报
0
801
2025
LV 9.会员
引用第4楼全场紧逼于2008-02-08 00:27发表的 : 起身第一时间前AB.不过那样会死的更惨
87
3372
8521
LV 12.会员
华丽de飞翔脚,你学会了么? ...
67
2514
6311
LV 11.会员
52
730
2171
2
19
1051
LV 8.会员
618
2215
引用第6楼文少爷于2008-02-08 00:31发表的 : 1跳轻脚,或者是后上磕摇杆,逃避地这种。 2或者是你有豆地情况下,第一时间前滚,然后发比杀玫瑰,这是防止8神知道你前滚躲避气功,然后前冲打你地时候,他肯定中你比杀,但要慎重用,这是突袭地这种。 3老实地别动,中波吧,保守地这种。 我告诉你地这3种全是街机实战地情况,信不信由你,你可以自己实验下。[s:97]
引用第11楼拳皇爱好者0于2008-02-08 12:47发表的 : 1试过了,挨个波但是浮空了,不会被追加。 2也试过,可以前回避,但是会中八神的八稚女!(如果对方八神的本意就是不可防御波+超杀) 其实可以后回避的,后回避仍然会中波,但是他如果发八稚女追加,是连不上的。并且会在玛丽跟前停下来。此时玛丽领先八神恢复常态,可以来还一套连技。 .......
引用第12楼lightgreen于2008-02-08 17:38发表的 : 用过不可防御波的都知道,如果对方在中波之前八神先发八稚女,不可防御波将变成可防御的,所以一般都是在对方中波后才发八稚女的(当然一般都是先摇好指令,最后按C).可以这么说,如果八神是用不可防御波+八稚女这种方式打击对手,这当中就已经有了需要先确认中波才会发八稚女过程. 所以你说的确认前回避或后回避,这根本就属于确认的一种,甚至对方用裸杀或有无敌时间的必杀技躲不可防御波,这都是要确认的.但是确认的时间应该很短...................
12
242
201
LV 5.会员
引用第15楼商呸于2008-02-08 19:10发表的 : 做到确认中波再按摇好了234后的C 个人认为这个不属于实战性质的东西 但是236A后保持66 是非常实战的 不论对手前 后AB 还是影跳吃一滴 仍掌握主动
引用第17楼lightgreen于2008-02-08 22:54发表的 : 其实我想说,中波后接八稚女这种连法貌似只能在对方被打到版边或近版边的时候才能连上,在版中是连不上的.如果对方在版边起身的话,66的方式还是不如确认C的方式要好,毕竟这段距离属于八稚女的有效范围而66有被反击的可能.如果是在版中的话,自然是66. 至于确认对方前后回避的问题,我给你个建议:如果对方进行了回避,你就再摇一次264,发现对方版边向后回避的就C发,向前回避就A发.
147
94
LV 3.会员
引用第18楼拳皇爱好者0于2008-02-09 13:19发表的 : 哦,在版中这个不可防御波有什么追加的办法没有? 主要是怕他追加。[s:15] 另外,对付前后回避你用a,c发其实都差不多。后回避必须晚发,跟a,c(距离)没有太大关系。
142
2061
5297
梦想与现实
1
28
31
LV 2.会员
6
131
98
13
806
545
LV 7.会员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27
2万
{:夲期飳題-?滚。逺⒈點}. ... ...
引用第20楼lightgreen于2008-02-09 20:43发表的 : 版中追加我从来没试过......我估计有一种情况可能:在发波后鬼步前走,对方中波后气才满,然后八稚女........你可以实践一下.其他方法我就不知道了. 后回避用C发主要是距离问题,A的距离太近,如果对方在近版边回避,容易出现在对方面前停下来的情况. .......
引用第25楼?{{⒏棄于2008-02-10 11:19发表的 : 你去下武汉就知道能不能在版中被追加了````````[s:21][s:21]
引用第26楼拳皇爱好者0于2008-02-10 12:10发表的 : 说一下版中如何追加吧。 开此贴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防止追加,一个波还吃得起。。。[s:15]
53
68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实名认证用户即可获得此勋章.
论坛在线时长达到240小时即可获得此勋章.
论坛在线时长达到2400小时即可获得此勋章.
连续发帖7天即可获得此勋章.
社区诚信商户,官方认证.
抢沙发总数达到300即可获得此勋章.
能够长期提供优质的社区水资源者,可得这个奖章!
GMT+8, 2025-1-29 03:07 , Processed in 0.148629 second(s), 30 queries .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