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不准关注 于 2016-2-25 14:14 编辑
文章转载自——游戏时光编辑:digmouse
《街头霸王5》发售了。然而等了N年的格斗游戏玩家们发现自己得到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半成品:格斗游戏里几乎从不缺席的街机模式欠奉,前作2D动画过场的完整故事模式被每个角色3场一局定胜负外加静帧过场的“故事模式”取代,没有与CPU对战(抱歉,在练习模式里加AI不算),没有试炼模式,点击商店得到的是一个大大的“将在3月更新到来”。
PC玩家的遭遇要更惨一些,仅支持XInput设备让一堆原本用得好好的摇杆成了摆设,想用键盘凑合一下?对不起按键不能改。其实在操作方面PS4玩家也没好到哪去,CAPCOM搞砸了用于兼容PS3摇杆的Lab Zero Driver,输入延迟和时灵时不灵的旧摇杆兼容让人头疼。
▲Steam的好评率很直白的表达了玩家的怒火 平心而论,有理智的媒体和玩家大多都承认,从游戏玩法和体系的角度,这可能是最好的《街头霸王》之一,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最好的格斗游戏之一。但作为一款2016年的60刀的全价作品?HELL NO。 更重要的是,本次《街头霸王5》的纷争呈现的一个信号,是3A游戏正在探索——或者说走上——一条有些危险的道路。 2013年,Steam引入了“抢先预览”(Early Access)功能,让开发者可以将未开发完成的Beta乃至Alpha开发版提前上架销售,让玩家提前玩到游戏并通过反馈介入到游戏的开发进程中,它与青睐之光(Greenlight)共同组成了Steam一块独特的版图,无数玩家在里头淘金或者吃到一坨味道不那么好的……呃。 其实抢先预览还是有不少好处的,特别是对独立游戏开发者来说,这是个很实在的降低开发资金压力的手段,这个平台上也冒出了不少最终成为佳作的良品,近了说有《尘埃:拉力赛》《恐怖黎明》,远一点还有折腾了几年的《卡巴尔太空计划》,还有火的一塌糊涂的《方舟:生存进化》,甚至《我的世界》在正式发售前持续的alpha和beta版销售也可以看作是早期的抢先预览。这种模式下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玩家付费拿到的是一个功能不全的版本,在之后的更新中逐步补全到正式版游戏的样貌,最终离开抢先预览状态发售。 啊哦,好像有些眼熟嘛。 可以数一数这种“卖半成品再补票”的模式在最近两年的全价大作领域出现了多少次?从内容的角度上说,早一点的《泰坦天降》,近年的《色彩喷射团》《彩虹六号:围攻》《星球大战:前线》和马上上市的《杀手》都先发售一个内容量不大乃至可称为贫乏的版本,再通过持续的免费和付费更新来补全到一个合理的程度。对《色彩喷射团》和《彩虹六号》来说,全免费更新让它们至少有一点底气:玩家买到的总归是个值回票价的游戏,只不过拿到的时间晚了点,而那几个有付费DLC计划的同样也通过不断的免费更新让基础版玩家没觉得吃亏,Respawn和DICE对各自游戏的后续支持都属业界顶尖。
▲著名评论人Jim Sterling给这种游戏起了个很贴切很机灵的类型 但《街头霸王5》这是头一遭。16人的角色阵容不算寒碜,虽然比4代首发19人的阵容稍稍倒退但仍属可以接受。首发日的服务器问题其实在同类游戏里压根算不得新闻,也属于可以修复和调整的问题,风头过去也就过去了。但如开头所言,单人内容的全面缺失、基本功能的消失或推迟引发的口诛笔伐,显示的是媒体与市场对这样的开倒车行为的不可接受。
▲扎眼的不到80分的总评表达的则是媒体从专业角度的失望,右边那个数字嘛…… 对,大力可以说“格斗游戏就是要热血网战啊单机内容有什么用”,但大力只有一个,像大力一样忠实的核心格斗玩家世界上可能也就那么多,而竞技游戏成功的要素是什么?《英雄联盟》告诉你,是“群众基础”;“群众基础”从哪里来?靠的不是那些钻石和最强王者,靠的是白银黄金白金乃至整天大乱斗的LU(轻度玩家)。《街头霸王4》和后续版本原本用扎实的内容积累下来的轻度玩家基础,弄不好会因为《街头霸王5》而消耗殆尽,而轻度玩家自己呢?在2016年的今天,他们会缺游戏玩吗?“正在研究加入街机模式”,研究?What are they thinking?他们看不到《致命格斗X》和《罪恶装备:未知次元 征兆》庞大的单人模式带来了多少口口相传的好评吗?FTG原本已经是一个不断缩水甚至有些青黄不接的领域,如果《街头霸王》都撑不起金字塔底的玩家群,难道要靠《致命格斗》和《罪恶装备》挑起FTG群众基础的大梁? Capcom此举的理由其实很明显,《终极街头霸王4》再在主流格斗游戏领域支撑一年对他们来说是不可接受的,《街头霸王5》必须在今年的Capcom职业巡回赛开赛前发售,先让基础的格斗系统成型,让最热情的核心玩家加入进来,再考虑轻度玩家基础的问题。EVO 2016打破历史纪录(4天超越去年USF4的2277人纪录)的登记人数证明他们的赌博在目前看来是成功的。另外本作破天荒的(暂时)没有街机版,除了街机格斗在日本以及全球市场的全面萎缩之外,另一个原因是:他们真的没有时间赶上3月就开打的CPT了。
▲我不知道这个提示到底有没有一种挑衅的成分在里面 而我最担心的,则是在“先上车再买票”的风潮已经在内容层面入侵3A作品之后,《街头霸王5》的这种做法一旦逃脱了市场的审判,会有更多的开发商步其后尘。然而一旦《街头霸王5》在商业上遭遇滑铁卢,这个品牌的未来,乃至FTG的未来会怎么样,我不敢想象。就在昨天,英国方面公布了本作的首周销量,数字是2万4千套,远少于4代的PS3单平台首周47000套的销量。即便算上如今比例庞大的数字版,和考虑到本作只有两个平台的情况,这个销量数字也算不上鼓舞人心,大概是只能期望日本和北美市场了吧。而PC版截止发稿,销量仅有10万套,玩家评分仅为42%好评。在血淋淋的数字和核心玩家异口同声的赞美之间,我不知道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最后说个有趣的事情。这并不是格斗游戏第一次出现这种“半成品”,2006年末的PS3版《铁拳5》,内容量基本上就是SF5再去掉练习模式。为啥它没有引发地震?因为它是个只卖2000日元的网战专用版。而《街头霸王5》的售价呢?7000日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