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浪微博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用新浪微博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楼主: 那尔撒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眼中的中国(更新了青岛和济南,南京和合肥!)!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301#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2:44:21 | 只看该作者 |          
据报导:

原來與古建風韻不相稱的水泥地面也不見了,整個院子全部是城磚墁地。據了解,為了恢復歷史原貌,修繕中用23萬塊城磚替換了原來的水泥地面,用2萬塊金磚取代了祈年殿3層臺基的原有水泥方磚。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 ... content_4424008.htm

真想再去看看修缮後的完整古风啊。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302#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2:44:43 | 只看该作者
天坛皇乾殿


  亦稱祈谷壇寢宮,位於祈年殿北面,為存放皇天上帝神牌之處。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初名天庫,原為6間黃琉璃瓦頂;嘉靖二十四年(1545)重建,改為5間,命名皇乾殿;清乾隆時又改覆藍瓦。現為5間,座於漢白玉石欄圍護的台基上。


http://hanweb.capnet.com.cn/u8/w ... bjls/ynjd/84691.htm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303#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2:44:59 | 只看该作者
从祈年殿露台上往皇乾店拍去,
赫然发现门口竟也有人同时往上拍照,
要是画面里不小心也包括了我,
那真可谓互拍了,
应该找他交换这张照片的。:-)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304#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2:45:16 | 只看该作者
皇乾殿位于祈谷坛下、祈年殿后,原是平时放置皇天上帝牌位和皇帝祖先牌位的地方,又有祈谷坛寝宫之称。后来,祭祀仪式中所使用的旌旗、仪仗、乐器等物亦存放于此。

  皇乾殿为一座五间殿宇,内藏不少祭祀文物,现按原样陈列,并塑有清代皇帝的祭天蜡像,常年供游人观览。

http://hanweb.capnet.com.cn/u8/w ... bjls/ynjd/84691.htm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305#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2:45:32 | 只看该作者
天坛之美,
不仅在建筑群,
也在这对天地空阔的尊仰。
午後阳光,在绿草上闪尽柔光,
看来即便没有皇帝们帮我们祈福,
我们也还是受到庇荫,
可预期将有的美好年光。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306#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2:45:59 | 只看该作者
相较於祈年殿的端庄颀长,
皇穹宇显得玲珑小巧,
圆润顺畅的身型,
让雨点能顺畅地滑落,
跌成一首奏鸣曲。

相较於祈年殿的威仪神圣,
皇穹宇显得朴实可亲,
几乎是有点娇憨般的,
让你忍不住想上前摩娑两下,
但触及的却是明代的印痕……。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307#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2:46:16 | 只看该作者
那样滑顺的线条,犹如秀发回旋扬起的瞬间。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308#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2:46:34 | 只看该作者
皇穹宇内部,
哇!小巧的内部,
还是不凡的深邃与繁复呢!

如一朵千层万瓣的小花,
拨开它的芬芳近睹时,
犹如穿越海洋与星河。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309#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2:46:58 | 只看该作者
胡同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对旧城内(即二环路以内地区)街道的称呼,亦作“衚衕”。


起源

根据史料记载,胡同一词最初见于元杂曲。元代杂曲名家关汉卿的《单刀会》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的台词。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也有如下对白:“张羽问梅香:‘你家住哪里?’梅香说:‘我家住砖塔儿胡同。’”其中提到的砖塔儿胡同就是今天的砖塔胡同。

明沈榜所著《宛署杂记》中记载:胡同本元人语。

根据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目前学术界对“胡同”一词含义和来源的解释主要有三种:

* 水井:在蒙古语、突厥语、满语中,水井一词的发音与胡同非常接近,在历史上,北京吃水主要依靠水井,因此水井成为居民聚居区的代称进而成为街道的代称,由此产生了胡同一词
* 元朝时遗留的名称:蒙古语将城镇称为“浩特”,蒙古人建元朝后,按照自己的习惯,将中原城镇街巷也称为“浩特”,后来“浩特”演化为“火弄”或“弄通”,进而演化成今日的“胡同”和“弄堂”
* 胡人大同:认为胡同一词是元朝时政治口号“胡人大统”的简化版


历史

胡同的历史和现在的北京城一样久远,现在的北京旧城是以元大都为基础修建的,元大都城共有十一座城门,城门内的大街构成了全城主干道。主干道相交形成若干长方形居民居住区,居住区中又有等距离东西走向的若干小巷,这些小巷就被称为胡同,当时规定大街宽二十四步(约37.2米),小街宽十二步(约18.6米),胡同宽六步(约9.3米),胡同、小街和大街构成了完整的的元大都城市街道体系。

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的基本沿袭了元大都的格局,内城包括砖塔胡同在内的许多胡同都是元代的遗存。但自明开始,对城市建筑的规范越来越宽松,出现了许多斜街和不规则的街道,明英宗时期开始修建的外城斜街和曲折不标准的胡同就更多了。

历史上的北京以胡同众多而著称,民间有“著名的胡同三千六, 没名的胡同赛牛毛”的说法。元《桥津志》记载元大都有“三百八十四条火巷,二十九条胡同”;明张爵《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一书中记载,明朝北京共有街巷胡同约一千一百七十条,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约有四百五十九条;清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一书中所列的北京街巷胡同名显示,清朝时北京有街巷胡同二千零七十六条,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九百七十八条;1944年日本人多田贞一在《北京地名志》记载,当时北京共有三千二百条胡同;1949年的统计显示北京城区有名字的街巷6074条,其中胡同1330条,街274条,巷111条,道85条,里71条,而习惯上,人们把上面提到的胡同、街、巷、道、里统称为胡同。

概况

由于胡同和北京历史密切的渊源,胡同和四合院被看作是北京平民文化的象征,以胡同游为主题的北京风情游也逐渐升温。
斗大的拆字是北京最常见的景观之一,随着这些拆字的扩展,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也在渐渐消失
斗大的拆字是北京最常见的景观之一,随着这些拆字的扩展,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也在渐渐消失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胡同和平房区成为危房改造的对象:一方面是居住在旧城区的市民日益感到老式房屋不堪使用,生活不便,另一面是市区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急于利用旧城大片的土地,在来自底层和上层双重的重压之下,北京的胡同正在以每年数十条的速度加速消失,取代胡同的是现代化但没有北京建筑特色的高楼大厦和通衢大道。因此,一些文化人士发出警告:文化的北京正在因为胡同和四合院的消失而消亡,世界城市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明清北京城正濒临彻底消失的边缘。

2004年2月1日,建设部签发《城市紫线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即紫线范围内,禁止进行违反保护规划的大面积拆除、开发;禁止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构成影响的大面积改建;禁止损坏或者拆毁保护规划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禁止修建破坏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禁止占用或者破坏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和古树名木等;禁止其他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构成破坏性影响的活动。这一管理办法为北京旧城胡同和四合院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胡同文化

在历史上和现实中,胡同都是城市普通市民生息的场所,胡同与北京文化的形成和存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相比于代表皇家文化的紫禁城、天坛、颐和园,胡同可以说是北京平民文化的代表。青砖灰瓦清水脊几乎已经成为老北京的象征。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310#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2:47:22 | 只看该作者
下午,我們上景山去,
聽說有最好的瞭望故宮的景點,
但暮靄深重,不知是否能看到什麼。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311#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2:47:50 | 只看该作者
景山沿途曲径通幽,我们略感疲惫,
更觉美不胜收,随时想坐下来休息,好好欣赏。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312#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2:48:06 | 只看该作者
景山

景山又稱煤山、鎮山、萬歲山,是一座人造山。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在修建北京城時,用拆除元朝宮殿的渣土和挖掘紫禁城護城河的泥土,在元代延春閣的基礎上堆築起一座土山,高45.7米,取名萬歲山,又稱鎮山。考慮到所有的材料只是通過人力和動物運輸的,這一點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山上遍植松柏,園內鶴鹿成群。御園北部建有壽皇殿等宮殿樓閣,種植眾多名貴果樹。每逢重陽佳節,皇帝都要登山宴飲。

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萬歲山更名為景山。

按照風水「前有照,後有靠」的說法, 將住宅安置在山丘的南面是有利的(同時在實際上,山丘能夠擋住寒冷的北風可以給住宅提供保護)。由於在此地沒有山丘存在,所以建造了一座。 因此也被稱為「風水山」。

景山的山脊上有五座峰,每座峰上各有一座小亭, 從東向西分別是周賞亭、觀妙亭、萬春亭、輯芳亭、富攬亭。萬春亭位於最高點,也是北京城的中心所在。

景山五亭建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輯芳亭重檐,八角攢尖頂,綠琉璃瓦黃剪邊。亭內原供奉五方佛之一的阿彌陀佛銅像一尊,1900年被八國聯軍劫去。

從萬春亭上,可以南看故宮金碧輝煌的宮殿,北看中軸線的鐘鼓樓,西看北海的白塔。

明清時期的景山,地處北京城的中心,使全城的最高點。民國十七年(1928年),景山被辟為公園。1955年景山重新對外開放,1957年被列為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9%AF%E5%B1%B1%E5%85%AC%E5%9B%AD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313#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2:48:30 | 只看该作者
算爬上去了,
但果然如我事是前所料,
一片雾茫茫,能视度不佳,
但既然来了,
怎样也得拍个几张,
请看官们将就忍受一下吧!

景山上了望故宫及京城。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314#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2:48:47 | 只看该作者
或许是感到一丝疲惫,情感异样涌动,
望着莽莽烟云,一时真有『日暮乡关何处是』之念。

安居时人心驿动,
旅程间偏又掀起思乡淡念,
确实是怎样都能惆怅不满呢!



西看北海的白塔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315#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2:49:02 | 只看该作者
景山上北看中轴线的钟鼓楼,
浮沈於人世烟尘间。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316#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2:49:18 | 只看该作者
顺光张不开眼,逆光浪费大好夕照,
连拍个照都很为难呢。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317#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2:49:34 | 只看该作者
景山一角,
亭阁与瘦枝,
在晚晴下红艳得冒出油来。。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318#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2:49:52 | 只看该作者
景山的绮望楼(近处)和万春亭(远处)


绮望楼

绮望楼位于景山公园南门内,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绮望楼为五大开间,分上下两层,高15米,宽20米,进深 12米,建筑面积达480平方米。楼前有宽敞的月台,月台下的四周环绕着汉白玉石栏,整体建筑金碧辉煌。历史上,绮望楼内曾是供奉孔子牌位的地方。朝廷在绮望楼供奉孔子牌位,是为了表示崇尚儒教,以便官学堂的学生们敬仰师祖,勤奋学业。

万春亭

万春亭位于景山的中峰,中峰的相对高度为45.7米,是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最高和最佳的观景点。万春亭坐落在中央,高17.4米,三层重檐,32 根红柱,金顶剪绿边,四角攒尖。万春亭里供奉着一尊毗卢遮那佛,原供奉的佛像大“文革”中被捣毁。现在的佛像是1998年重塑归安的。

http://www.bjbpl.gov.cn/cn/tabs/ ... =0&tabID=510501


花圃刚浇过水,一片汪然。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319#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2:50:46 | 只看该作者
北京胡同里的老门礅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 ... /content_778717.htm

門礅,又稱門枕石,是北京四合院建築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作用是支撐正門和中門(又稱二門或垂花門)的門框、門檻和門扇的枕石;另一個作用是它具有很強的裝飾性,與門梁上的磚雕、彩繪相映成趣,顯示了房屋主人的門第和社會地位,同時,也給門面增添了幾分莊嚴、優雅與個性。

門礅最早出現的時間,目前尚無定論,如果從四合院的形成開始算起的話,則可追溯到西元前206-220年的漢代。在門枕石的外側雕刻飾物,則在北魏文成帝皇后陵墓的石券門(歷史博物館展出)的枕石外側就有雕成虎頭的樣子;南朝梁代古墓的石門柱子下放有一高十幾釐米的“門礅”,也可看作是門枕石外側雕出的有某種意義的造型。

具有北京特色的俗稱--北京型門礅的大規模出現是在元朝建元大都時。後來朱元璋從元朝手中奪取政權後,把元代修建的北京城重新改建成都府時,又利用了門礅原本就引人注目的門中最顯眼的這一部件來表現新的統治秩序。滿清政府入關後,像繼承其他制度一樣,把門礅象徵地位身份的制度也原封不動地繼承了下來,因此,北京型門礅在明朝建都北京時就已形成了。到了清代,無論從形式,還是藝術風格都達到了頂峰。目前,我們看到的門礅大多為明、清所遺。

北京型門礅形式多樣,但根據特點(營造壯觀的須彌座、鋪上豪華而昂貴的錦鋪,擺上獅子、鼓、箱子等)大致可分五類,每一類別都有不同的作用,代表著房屋主人身份、地位。

獅子型門礅--皇族;抱鼓型門礅--高級文官;抱鼓型有獸吻頭門礅--低級武官;箱子型有獅子門礅--高級文官;箱子型有雕飾門礅--低級文官;箱子型無雕飾門礅--富豪;門枕石--富家市民;門枕木--普通市民。

每一種類型的門礅上都雕有寓意不同的吉祥圖案,表達人們的美好祝願,如:“九州同居”、“好事不斷”、“並蒂同心”、“吉祥如意”、“八寶吉祥之一 吉祥節”等,其雕刻工藝精湛,惟妙惟肖,堪稱石雕工藝品,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320#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2:51:01 | 只看该作者
北京胡同一角

繁华共残破同样栖息
喧嚣与私密相伴寂寞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321#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2:51:19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对我们这些门外汉而言,
北京的许多胡同和我们每个人家乡的旧巷子,
并没有特别的不同,
只是身在京城,翻身转眼回去常有种亦於一般的神采,
但依然寻常人家的巷弄,
傍晚时分,依然是熟悉的炊烟气味,
人们在门口和对街的邻人与经过的老由随便地聊着天。
那样平凡的瞬间,
也是天长地久的画面。

正如竹叶青江说的:
『北京一样琐屑家常而亲切。』

我们暂时以此结束北京之行。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322#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2:51:41 | 只看该作者
北京什刹海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323#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2:52:03 | 只看该作者
开始更新安徽

科大西区正门口

由於住在校园内,我们平时若晚於子夜十二点回来,
侧门关了,便要由此进入,
当时非典时期,证件检查特别严格,
常要左搜又搜口袋里找证件,
而我又是没钱包的那种人,
证件卡片钞票随机散落。


  
帖子附图:


[ 本帖最后由 那尔撒斯 于 2008-7-7 15:1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324#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2:52:25 | 只看该作者
进了校园,四望空旷,
无人夜里尤其有种清寂之美,
凉风过叶,疏云朗月,
沿着荷池哼着歌曲走回宿舍,
路上稀落几个骑单车的学生,
刚从实验室下来,
车前小灯粼粼发光,
像夏夜的萤火,
风声将所有人的声音都稀释了,
但也传送更远。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325#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2:52:42 | 只看该作者
科大一景

我喜欢夜里在此处流连,
绕个几圈也不觉得累,
总觉得边聊边漫步,
便有说不尽的话题,
虽然有时不经意会打扰到花前月下的情侣们。
然而害羞失措的是我们,
他们甚至都没回头望我们一眼呢!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326#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2:52:56 | 只看该作者
科大一景

那下探的足踝,
侵湿了春水的柔情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327#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2:53:18 | 只看该作者
科大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诗经蒹葭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328#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2:53:39 | 只看该作者
夏雨



夏雨喷薄的午后,对窗传来了笛声,一磨一蹭,歪歪斜斜抛洒出淡漠的风情,娇婉无那,穿旋于檐溜点滴间。让我无端想起古典的田园情调。偶而乐声停了,彷佛浸润于湿泥深处,阴凉的静默,放松而写意,随后又不疾不徐吹奏起来,从莫名的高楼纵身滑降,听者也不以为怪,旋律很快就衔接上了,非常自然,是熟悉的曲调,尽管短,却似乎可以无止尽地一再演奏下去。神态是飘忽的,甚至连指法也不牢实,总有些溢出的空气,不动声色的波荡感,雨持续下着,巷口不时有单车悠悠驶过。笛声又停了。也许是回过头和身旁的人谈起天了。

等了许久,还不见吹奏,我起身拉开窗帘,往对楼望去。所有窗户都潮湿而沉重,天色灰蓝,除了坦露的后阳台外,格格空间晦暗如洞穴,几户人家在栏杆上放置几株盆景,如恣意冒出的莓苔蔓蕨。一名赤膊的中年男子隔着发青的纱窗往外扫视,望见虚握帘布的我。我往后退到暗处,一辆小型货柜涉水从右侧开了进来,行人们跳上路旁的矮阶上,单车的握把被冰冷的手掌按住。

雨势在愤激的乱发中垂然顺服,以绉褶的棉衫熨贴胸膛,如同潮湿的水泥地面闪蕴清辉。巷口转出的深处,餐厅的炊烟抵达极限,乍生乍泯,像是胆怯的手,几乎忍住心跳触及对街的窗。

法斯宾达电影中的一段对话:
『那你当时为何不这么说?』
『因为那是谎话。』

那么久一阵子没听见笛声了。回想起来都有点似真非真。无聊的下午,我往前将鼻尖贴窗凝望,发现过近的距离和过远同样使我忽略纱窗纵横的纹路,只剩下迷蒙的雾影浮动。




20030709



当时寄寓的科大西区四号楼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329#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2:54:14 | 只看该作者
再来一张科大的绿意。

谢谢你,晚安了。

还有好多留言尚未回覆呢!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330#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2:54: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沪ICP备12034951号 )

GMT+8, 2024-6-15 00:53 , Processed in 0.147532 second(s), 27 queries .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