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浪微博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用新浪微博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楼主: 那尔撒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眼中的中国(更新了青岛和济南,南京和合肥!)!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181#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19:10:18 | 只看该作者 |          
非常耐人寻味的红,
非但不张狂刺目,反而有种素雅稳健的感受,
又隐隐撩动最粗朴狂野的雄健气息。

直落到墙角跟的红色渐层,
叙说着微妙的历史演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1

主题

6506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竞技狂人

积分
16957

天王巨星实名认证认证用户

QQ
182#
发表于 2008-7-4 09:45:33 | 只看该作者
这些解说是L Z  打的吗 ?
无图无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183#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1:19:07 | 只看该作者
是拍照的人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184#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1:23:39 | 只看该作者
养心殿宝座上方悬雍正御笔“中正仁和”匾

  养心殿,明代嘉靖年建,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清初顺治皇帝病逝于此地。康熙年间,这里曾经作为宫中造办处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自雍正皇帝居住养心殿后,造办处的各作坊遂逐渐迁出内廷,这里就一直作为清代皇帝的寝宫,至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建,成为一组集召见群臣、处理政务、皇帝读书、学习及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群。一直到溥仪出宫,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

  养心殿为工字形殿,前殿面阔三间,通面阔36m,进深3间,通进深12m。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明间、西次间接卷棚抱厦。前檐檐柱位,每间各加方柱两根,外观似9间。皇帝的宝座设在明间正中,上悬雍正御笔“中正仁和”匾。明间东侧的“东暖阁”内设宝座,向西,这里曾经是慈禧、慈安两太后垂帘听政处。明间西侧的西暖阁则分隔为数室,有皇帝看阅奏折、与大臣秘谈的小室,曰“勤政亲贤”,有乾隆皇帝的读书处三希堂,还有小佛堂、梅坞,是专为皇帝供佛、休息的地方。养心殿的后殿是皇帝的寝宫,共有五间,东西稍间为寝室,各设有床,皇帝可随意居住。后殿两侧各有耳房五间,东五间为皇后随居之处,西五间为贵妃等人居住。同治年间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时,慈安住在东侧的“体顺堂”,慈禧住在西侧的“燕禧堂”,随时登临前堂,处理政务,确是十分方便。寝宫两侧各设有围房十余间,房间矮小,陈设简单,是供妃嫔等人随侍时临时居住的地方。

养心殿前有琉璃门,曰“养心门”,门外有一东西狭长的院落,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此添建连房三座,房高不过墙,进深不足4m,为宫中太监、侍卫及值班官员的值宿之所。

现为宫廷原状陈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185#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1:24:09 | 只看该作者
再來一張琉璃影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186#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1:24:29 | 只看该作者
拉近细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187#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1:24:46 | 只看该作者
我必须承认的是,
相较於整体,我是较能够掌握细节的人,
虽因此有时感受到局部的放大的美感,
却也常抱『以小遗大』之忧,
但那确实我兴趣之所在,很难一时改得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188#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1:25:04 | 只看该作者
在北京,有常会发现一种叁差的美,
那样的叁差,有时表面上甚至是有些相矛盾的。
比如说,我曾提及北京给我的巨大感与世故感。
但同时,我在庞大宏伟的故宫皇城建筑群里,
却依然处处可见一些细节的坚持,以及雅致的文气。
那样的轻巧与细密,
即使相较於最文雅风流的苏杭园林,也是毫不相让的。

而这却不能全然归功於富甲天下、权倾一时的皇族背景。
因为就我所知,富贵的极限常使人迷失,
一味的追精求巧,求繁务工,
堂皇的气势必须来自权势财富,
但美感的价值却不一定都能量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189#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1:25:32 | 只看该作者
故宫的美,在於其堂皇壮盛之中,
依然保有非常纯粹的秩序感,
以及对细节的自我节制。
这样的美,非浸润并尊重於深厚文化不可得。
这样的节制与追求,
使故宫在近观时能无限赏玩追索,
於远览处仍旧保有图案式的平静与舒缓,
不浮不耀,却底气深稳,细细查数时几乎难以逼视。
就像海洋一样,远望平波万顷,细勘则千态万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190#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1:26:13 | 只看该作者
再说到老成持重,
无可否认的,那是我对北京的印象之一,
但同时也是我感到矛盾的成见之一。
就像一位见过多次大场面的孩子一样,
一开始你不禁为他沈着老到的态势感到迷惑,
或深深折服,或不以为然,
但那是他生命的一部份,他自有其相应的处事态度。
但只要你稍微亲近一些,或正巧投了缘,
他又会转身显露出同样让你感到吃惊的赤子之心。
那样的称兄道弟,推心置腹,
天南地北,浮夸豪迈,
又跟一个不留底线、涉世未深的单纯孩子何异?
甚至更温暖、更体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191#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1:26:31 | 只看该作者
刚到北京时,觉得这里的人嗓门较大、服务不周,
我们觉得天大的事他们无动於衷,
我们觉得得过且过的小事他们偏偏能争执不下。
对他们所爱以及所恶的,
他们能直爽地显露出宽厚热心与草率粗暴。
但同时,他们又绝对不是一清见底的,
长年与皇朝与历史依附的命运,
使他们在某些方面,
又展现出讳莫如深的慎言来。

在长安街的宽广宏伟的不远处,
我们能绕进幽深狭僻的小小胡同。
他們彰顯了故宮頤和園的帝國榮耀,
也保留了圓明園的恥辱與惕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192#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1:26:52 | 只看该作者
巨大与细密,
老成与单纯,
繁缛与朴质,
典仪与家常,
直爽与审慎,
光榮與羞辱,
那样的看似叁差矛盾,
却又自然合理的组合成我眼底的北京子民。
以整个中国为轴心,
不需小鼻子小眼睛以邻为壑的评比区分,
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首都的子民,是伟大城市的一部份,
高楼数量、人均所得、或其他任何指数,
既不能减损也几乎无法增美其自信与谦卑。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193#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1:27:13 | 只看该作者
他们处在安定的中央,
使他们放心而宽厚,
可以有较低矮但厚重的建筑,
可以有较後进但逐渐转强的经济,
甚至可以直面自己的不足与粗疏,
爱护并尊重其他的城市兄弟,
因为,他们知道,
他们繁复的面相,与八方的雄心,
可以轻易带领他们超越这些毛糙的不安,
使他們無論在怎樣的迷霧中,
依然擎起應有的氣度與格局。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194#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1:27:33 | 只看该作者
哇!今天太晚收工了,
寫得很辛苦呢!但也已經是認真地盡力試試看了。
如果說得偏頗或不適當,也請大家包涵。

我明後天(有空的话)再慢慢回复留言,
写出了心中对北京的一点印象,
觉得也是一点收获呢!

故宫就发到这边,
接下来的将是颐和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195#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1:28:01 | 只看该作者
颐和园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 ... D&variant=zh-cn


颐和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北海淀区,占地290公顷(合4400亩),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山水园。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重建于光绪年间,曾属于清朝北京西郊三山五园之一。颐和园素以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的造园手法著称于世,是中国园林艺术顶峰时期的代表,1998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了筹备崇庆皇太后(孝圣宪皇后)的60大寿,乾隆帝以治理京西水系为借口下令拓挖西湖,拦截西山、玉泉山、寿安山来水,并在西湖西边开挖高水湖和养水湖,以此三湖作为蓄水库,保证宫廷园林用水,并为周围农田提供灌溉用水。乾隆帝以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将西湖更名为昆明湖,将挖湖土方堆筑于湖北的瓮山,并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建成清漪园,耗银480余万两。[3]

清漪园内以中国古代神话中“海上三仙山”的构思,在昆明湖及西侧的两湖内建造三个小岛:南湖岛、团城岛、藻鉴堂岛,以比喻海上三山:蓬莱、方丈、瀛洲。清漪园的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同时广泛仿建江南园林及山水名胜,如凤凰墩仿太湖、景明楼仿岳阳楼、望蟾阁仿黄鹤楼、后溪湖买卖街仿苏州水街、西所买卖街仿扬州廿四桥等等。园内的主体建筑为大报恩延寿寺,并有一条长达700多米尺的长廊,其建筑与装饰绘画都相当精彩具有艺术价值以及众多游赏建筑。

清漪园园中理政及居住性质的建筑极少,乾隆帝游览清漪园均为当日往返,从未在园中居住。

清朝道光年后,由于国力衰弱,宣布撤三山陈设,清漪园逐渐荒废。1860年,清漪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大火烧毁。

1884年至1895年,为慈禧太后“还政”后退居休养,以光绪帝名义下令重建清漪园。由于经费有限,乃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改名颐和园,成为离宫。1900年园内建筑及文物遭八国联军破坏,1902年修复。

清帝逊位后,颐和园成为清室私产,1914年始对外售票开放。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宫后,颐和园被北平特别市政府接管,改为公园。

1949年后,颐和园一度被中共中央党校圈占。多位共产党政要以及毛泽东故交(如柳亚子、江青)均曾在园中的听鹂馆等处居住。1953年起,颐和园作为公园对公众开放,其后经历多次大修。

1998年11月,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196#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1:28:21 | 只看该作者
十七孔橋


十七孔橋坐落在寬闊的昆明湖上﹐飛跨于東堤和南湖島之間﹐用以連接堤島﹐為園中最大石橋。

這座石橋寬8米﹐長150米﹐由17個橋洞組成。石橋兩邊欄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石獅500多隻。

十七孔橋上所有匾聯﹐均為乾隆撰寫。橋南橫聯刻有“修蝀凌波”四個字﹐形容十七孔橋如同一道彩虹﹐飛架於昆明湖碧波之上。橋北橫聯“靈鼉偃月”﹐又把十七孔橋比喻成水中神獸﹐臥如半月之狀。在橋北面的另一副對聯寫著﹕“虹臥石樑岸引長風吹不斷﹐波回蘭漿影翻明月照還望”。描寫出在優雅寧靜之夜﹐此處風景更加怡人的情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197#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1:28:38 | 只看该作者
十七孔橋上的石獅

威儀寫意,不同於常見廟前石獅的繁複圓潤,
這石獅線條極為清俊簡要,獅身略以細小雲紋裝飾,
獅背後如翼者,有青銅捏塑的質感,
純淨透亮的石質,也顯出與歐洲雕塑的相似趣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198#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1:29:11 | 只看该作者
颐和园一景:静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199#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1:29:37 | 只看该作者
颐和园,昆明湖及远山。

除了第一天的阴霾,
在北京的几天,都是惊人的晴光蓝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200#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1:30:00 | 只看该作者
将镜头拉近一点,丘上的塔,湖上的玉带挢。

人在小舟上,往南湖岛的途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201#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1:30:19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搭的船:镜春舻。

名字很美,正体字,从右向左书写,
光一小匾就显露古风。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202#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1:30:36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南湖岛吗?有点记不清了。
只记得人太多,我们停留的时间不长。
但矗立在奇石孤岛上的楼阁,还是非常有意趣的。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203#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1:30:54 | 只看该作者
清晏舫


在長廊西端湖邊有一條大石船﹐取名清晏舫﹐是頤和園唯一帶有西洋風格的建筑。它的前身是明朝圓靜寺的放生臺。乾隆修清漪園時﹐改臺為船﹐船上設中式樓房。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從此更名為“石舫”。

乾隆在《石舫記》中寫道﹕“若夫凜載舟之戒﹐奠磐石之安﹐虛明洞達﹐職思其居﹐意在思乎。”乾隆的“載舟之戒”借用了我國東漢文學家﹑科學家張衡在《西京賦》中說的一句話﹕“夫水可以載舟﹐亦可以覆舟”。乾隆建造一艘永不能覆的石船﹐象徵清王朝的江山永遠不會被水覆滅。每年四月初八“浴佛日”﹐乾隆陪著他的母親孝聖皇太后至此放生(放魚蝦之類)以表示他們從善之心。放生之後﹐由嬪妃﹑宮女們陪同孝聖皇太后模仿隱居之士在湖中垂釣。慈禧第一次重修時﹐仍將石舫充放生﹑垂釣之用。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焚燒清漪園時﹐石舫上的木質結構被大火燒毀。

光緒年間修建頤和園時﹐重修石舫﹐仍仿翔鳳火輪樣式。建起西洋樓﹐增設機輪。取“河清海晏”之意﹐命名“清晏舫”。石舫長36米﹐船體用大塊青石雕砌而成。船身上建有兩層船樓﹐船底花磚鋪地﹐窗上安裝彩色玻璃﹐頂部采取磚雕裝飾。每逢下雨時﹐落在船頂的雨水通過四角上的空心柱子﹐由船身上四個龍頭口內排入湖中﹐設計十分巧妙。


http://big5.ccnt.com.cn/culture/ ... n16.htm#qingyanfang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204#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1:31:14 | 只看该作者
虽然不是我偏爱的建筑典型,
但还是非常抢眼的。
是细节胜於整体的作品,
设色图案颇特殊,但形制稍嫌粗重繁复。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205#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1:31:30 | 只看该作者
颐和园、澄怀阁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206#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1:31:59 | 只看该作者
四大部洲

位于后山中部中轴线上,仿照西藏扎囊县的著名古寺桑耶寺,为汉藏风格的宗教建筑群,居中为汉式建筑香严宗印之阁,内供药师、如来、阿弥陀三尊佛像,香严宗印之阁四周环绕藏式的四大部洲殿、八小部洲殿、日殿、月殿、四色塔。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中的普宁寺布局与此相似。香严宗印之阁下原为须弥灵境殿,1860年被焚毁,未修复。须弥灵境殿前为松堂,是一座长方形广场。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 ... D&variant=zh-cn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207#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1:32:19 | 只看该作者
喜欢那样从微妙精美的靛青转成落拓迷茫的淡红,
整个狭静的後巷犹如一场秋色的浅梦。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208#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1:32:35 | 只看该作者
仙云由红墙外悠然滑过,
我们拾级穿越希音的梵唱。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209#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1:32:52 | 只看该作者
在萬壽山後山中部。北宮門長橋上嚮南眺望﹐從下至上排列有序﹑金碧輝煌的建築群體﹐這就是四大部洲。

這組漢藏式的建築群﹐佔地2萬平方米﹐因山順勢﹐就地起閣。前有須彌靈境(現改為平臺)﹐兩側有3米高的經幢﹐後有寺廟群主體建築香岩宗印之閣。在它四周有象徵佛教世界的四大部洲-東勝身洲﹑西牛貨洲﹑南贍部洲﹑北俱盧洲。還有用不同形式的塔臺修建成的八小部洲。在閣的東南﹑西南﹑東北﹑西北還有代表佛經 “四智”的紅﹑白﹑黑﹑綠四座喇嘛塔。有人說這四座塔構成世界上的地﹑火﹑水﹑風四種成素。也有人說象徵四大天王。塔上有十三層環狀“相輪”﹐表示佛經 “十三天”。塔型別致﹐造型端庄美觀。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中間有兩個凹凸不平的臺殿﹐一個代表月臺﹐一個代表日臺﹐象徵著日月環繞佛身。

四大部洲這組建築﹐1860年被美法聯軍燒毀﹐光緒年間﹐只在原地上修了一層香岩宗印之閣。其他仍是瓦礫一片。1980年﹐國家撥巨資對這組建築進行了徹底修整﹐基本上恢復了原貌。



http://big5.ccnt.com.cn/culture/ ... an22.htm#sidabuzhou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6428

帖子

1万

积分

LV 13.会员

积分
16312
QQ
210#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1:33:13 | 只看该作者
炭火一般、赤土一般的,
延烧着广土众民的前额,
扑盖在大漠风沙小挢流水间。

交融的异文化元素,
神秘的崇仰依托,
撒落成檐间铃铛数响。

  
帖子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沪ICP备12034951号 )

GMT+8, 2024-6-15 00:33 , Processed in 0.124560 second(s), 28 queries .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