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的创业者都在苦苦求解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破解经营的困局,实现业绩的突破?答案就是投资“良知”,活出“真我”。而在这一点上,最值得我们学的人就是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他,一个屡试不第的“坏”**,缔造了京瓷、KDDI两家世界500强,如今在78高龄时还毅然肩负起拯救日航的重任,一生都在突破。 既然投资良知如此重要,那么何为良知?王阳明的“良知”体系告诉我们,“事物之理”本来就在我们心中,在每个人内心深处。这个“理”就是我们的良知,比如恻隐之心,比如诚信待人。这些“理”就是我们的良知,本来就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如果我们感觉不到,那是因为我们的心被“现时社会”混淆了是非。 在研究丰田的时候,有日 本专家告诉我,日 本最实践王阳明哲学的,就是稻盛和夫。比如稻盛和夫说: “所谓真我,就是良知本身,就是宇宙中存在的睿智本身,也意味着事物的本质、万物的真理,这些就存在于我们的心中。” “人类是极其崇尚真、善、美的,那是因为人类心中存在具备真、善、美的出色的真我。正因为是心中具备的东西,所以我们才不停地追求。” 稻盛和夫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当年日 本开放通讯业时,他非常希望进入这个行业,但是并没有急于申请,而是每晚就寝前审视自己的动机与意图。这样,反反复复经历了半年的时间,才决定二次创业,成立DDI(现在的KDDI)公司,因为此时他已经断定:自己没有任何的私心邪念。 关于“经营之神”稻盛和夫依靠“良知”经营企业取得巨大成功的秘密,在《知行合一王阳明2:四句话读懂阳明心学》中有颇为细致的阐释: 几年后,DDI大获成功。有人问DDI成功的奥秘,稻盛和夫回答:“是希望有益于国民的、无私的动机才带来这样的成功。”他后来又详细总结道:你做的什么是正确的,你的良知一目了然,因为人有本能,有欲望,妨碍着你不能正确判断事物,用私心来判断,你肯定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即使成功也是一时的成功。你要有宽阔的视野,摆脱束缚。你创业,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利益,也要考虑员工的利益,客户的利益,社会的利益,那么员工就会认同你,你对员工严格要求他也能接受。 出于对良知的领悟,稻盛和夫曾提出这样一个经营管理哲学观点:作为人,何谓正确? 很多专家都对稻盛和夫创建的两家公司的成功做过总结,认为京瓷公司的成功是靠了先进的技术,赶上了经济大潮,而稻盛和夫却说:“不是这样的。我认为京瓷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京瓷经营判断的基准,不是‘作为京瓷,何谓正确’,更不是‘作为经营者的我个人,何谓正确’。而是‘作为人,何谓正确’。因为它具有了普遍性,就可以与全体员工所共有。我认为京瓷成功的原因就在这里,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原因。” 他对两家公司成功的总结最具王阳明心学特点的是下面这段话:“当初尚未意识到‘灵魂’的存在,只是觉得仅仅依靠出自‘本能’的损益算计,或仅凭‘感觉’、‘感情’,乃至‘理性’,来判断事物,做出决定,仍是不够的。最终必须以藏在‘灵魂’深处的‘是非对错、好坏善恶’作判断基准,这就是原理原则。‘京瓷’ 和‘DDI’有今天的局面,说到底,就凭这一点,并不复杂,更无高深莫测的东西。”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稻盛和夫从王阳明那里得到的知行合一的经营管理思想:“无论你读过、听过多么好的道理,不亲身实践就毫无意义。为提高心性,到圣贤们的著作中寻求真理,乍一看,尽是理所当然的、太简单的道理,很多人往往用头脑理解后,就自以为已经掌握了,已成了自己的东西了,其实不然,他们并没有真懂,因为他们不想将这些真理付诸实践。” 现在,稻盛和夫老人又开始了人生的第三次创业,即拯救破产的日航。他同样回归到良知的起点上,他说:“也许我并不称职,但我将以我的方式尽最大努力来拯救日航的员工。虽说日航是日本国家的象征,但更重要的,我是为了日航员工的幸福。” 京瓷社长久芳彻夫也介绍说,他“是基于为世人、为社会的信念”。 可见,稻盛和夫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追寻真我,不断投资、践行良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稻盛和夫获得了人生和事业的不断突破。 业绩的背后是团队,团队的背后是文化,文化的背后是心态,心态的背后是投资。这是锡恩的业绩定律,那么,究竟投资什么,才一定能获得业绩的突破,那就是投资良知! 什么是良知?一切经营企业、突破业绩的道理本来都在我们内心中,这就是我们的良知!投资良知,活出真我,才能获得业绩的持续突破,对此稻盛和夫是最佳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