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浪微博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用新浪微博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查看: 4954|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 耶稣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67

主题

2111

帖子

5570

积分

LV 11.会员

MS爱好者!!!!

积分
5570

社区居民偶尔光临工蜂最爱沙发在线达人社区平民做个有钱人略有小成常驻会员忠实会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10:0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耶稣(前6年-29年或前5年-29年或前4年-30年或2年-36年,全名Jeshua ben Joseph,即“约瑟的儿子约书亚”[1])是基督教的中心人物,基督教认为他是《旧约圣经》中所预言的救主,并且是三位一体中圣子的位格。他也被称为拿撒勒人耶稣,或耶稣基督。之所以翻译成“耶稣”(Jesus),乃是音译自希腊文“Ίησους”,希腊文“Ίησους (Iēsous)”则是由希伯来语“יהושע (Yehoshua)”或希伯来亚拉姆语(亚兰文)“ישוע (Jeshua)”希腊语化后而来,“יהושע”或 “ישוע” 的意思是“耶和华的拯救”或“耶和华是救世主”之意。这个名字在犹太人中其实是一个十分常见的名字,一般译为“约书亚”(或译为“耶书亚”、“耶书”;景教译为“移鼠”,伊斯兰教译为“尔撒”)。
      “基督”一词源自希腊文Χριστός(拉丁化的写法是Christós),意思是救世主,源自音译为“弥赛亚”的希伯来文מָשִׁיחַ(亚兰文是משיחא,阿拉伯语圣经是يسوع ,古兰经记载是عيسى,古兰经汉译为“麦西哈”尔萨),意思是“擦油净身、被膏油浇灌的人”,或译“受膏者”、“被膏抹者”、“受傅油者”。所谓“膏立”是把膏油倒在“受膏”的人头上,乃是古希伯来册立君王的神圣仪式[2]。在《旧约·以赛亚书》和《旧约·但以理书》等多部先知书中,“弥赛亚”是先知所预言的解救万民的救主[3]。 耶稣基督有非常多的头衔:人子、圣子、中保、保惠师、大祭司、君王、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大医生、神的儿子、羔羊、好牧人(天主教:善牧)、明亮的晨星(晓明)、大卫的儿子(大卫的子孙)、大卫的根、老师(音译“拉比”或“拉波尼”)等等。
中文名: 耶稣
外文名: Jesus
别名: Jesus of Nazareth
国籍: 以色列
民族: 犹太人
出生地: 伯利恒(神学)/拿撒勒(史学)
出生日期: 西元前4年
逝世日期: 西元30年
职业: 拉比(教师)
信仰: 基督教
主要成就: 基督教创始人
代表作品: 新约福音书
教名: 耶稣基督(Jesus Christ)
阿拉伯名: 尔萨(Isa)



生平
--------------------------------------------------------------------------------
关于耶稣生平,主要资料主要来源皆根据《新约圣经》的四福音书,在罗马帝国时代的历史文献上则只有零星的侧面记载,因此存在相关争议。

耶稣降生
根据路加福音,天使加百列奉神差遗,往加利利的城去,到童贞女马利亚那裹,向她预告耶稣的降生。她已与大卫家族中约瑟订婚,根据马太福音,约瑟因为马利亚的身孕曾想把她休了,因主的使者劝说才罢休。根据路加福音,因应当时的人口普查,约瑟带着怀孕的马利亚前往伯利恒,并在马槽里生下耶稣。耶稣降生当时有访客,路加福音描述牧羊人的拜访,马太福音则述说东方的博士带着礼物随着来拜访。当晚,根据马太福音,约瑟带着马利亚和耶稣逃往埃及,直到大希律王死后才回以色列,在拿撒勒居住;根据路加福音,耶稣及父母一直待在以色列,并在八天后行了割礼,不久之后回到拿撒勒定居。

后来30岁时,他接受施洗约翰的施浸,并在旷野接受四十天的试探,之后开始在故乡加利利一带开展传道工作,并在信徒当中亲自拣选了12人成为十二使徒。

耶稣的生平事迹
耶稣主要的生平事迹都记载在四福音书中。福音书中记载,他在大约公元28年或29年,在约旦河受施洗约翰的水浸礼后,就开始在整个以色列和犹大传道,主要是宣扬神的国的信息,到处医病和驱鬼,在传道过程中他不断指责犹太宗教领袖和祭司违背《旧约圣经》中诫命的精神,违背神的意志,必定受到神的惩罚。当中也有挑战犹太传统,而宣称自己是神的儿子[4]也是不能被当时的人所接受。
但是希伯来圣经(《旧约》)曾经预言有一位弥赛亚将要到来,而且很多以色列人知道耶稣所在的时间正是预言应验的时候,盼望以色列的救主到来,让他们摆脱罗马人的奴役。因此耶稣的门徒也逐步认识他是弥赛亚。耶稣的门徒在书信中认为,耶稣在传道过程中对人的体恤和关怀正反映了神对人的态度,也为他的门徒做出榜样。四福音书中的耶稣提出了很多崇高的道德标准,并指出,他的门徒必应当互相爱护,不互相敌视和残杀。他也警告门徒提防关于分党结派等现象。
耶稣在短短3年半左右的时间里主要在北方的加利利海地区进行传道活动。迦百农是他主要的活动城市。

钉死

西班牙画家委拉斯盖兹17世纪作品参见:十字架耶稣之死耶稣的身体基督的血
      在约公元30年或33年时的逾越节前夕,由以色列耶利哥城前往耶路撒冷,受到群众的欢迎。基于各种宗教和世俗的原因,当时的犹太人对耶稣非常憎恨。耶稣和门徒在耶路撒冷郊外过逾越节,并在那里进行了最后的晚餐。在遣走要出卖他的犹大后创立了纪念晚餐,并说出了其中的深远意义。现今很多基督教教堂举行的圣餐仪式来源于此。
     犹太教上层阶级当权司祭与教士收买了十二宗徒之一的犹达斯,以30块银的价钱和他串通,以亲吻耶稣为暗号,把耶稣拘捕,并控以“自称为犹太人的君王”的罪名。耶稣被捕时,他的宗徒伯多禄(新教称为彼得)拔剑削掉一个打 手的耳朵,耶稣责怪说:‘收刀入鞘吧!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耶稣在此申明了暴力并不解决问题,彼得只好放下刀来,耶稣在治好了那人之后,终于被抓走了。
在群众压力下,被本丢彼拉多判处死刑,并随即押往各各他的刑场(一般认为被钉十字架)。耶稣流血泪水死亡时,黑暗完全笼罩大地三小时,更突然发生剧烈的气象变化和极其强烈地震。
对于耶稣的死,有多种假设,而这些假设多依赖于对耶稣受难历史描述的英文翻译 。一种假设是耶稣在被钉在十字架上后由于捶打和紧张,一个血块可能阻塞了肺中的一根血管,从而肺栓塞死亡。还有一种假设认为耶稣扭曲的悬挂姿势可能导致其无法呼吸,或是死于致命的休克。另外一种假设认为耶稣身上的伤导致凝血障碍,从而引发死亡。


死里复活
   后《新约圣经》中记载,自从耶稣从死里复活后,多次在门徒面前显现,让门徒坚定信心传讲他曾经传讲的信息。一些追随耶稣的犹太人发现,神不但要通过耶稣基督的献身拯救归信的犹太人,而且要拯救信从耶稣的所有“国族,部族,语言”的人,使凡信他的人得享永生,于是宣告耶稣是真正的弥赛亚,是基督,故称他为耶稣基督。
     自此,就算是在罗马政府禁止的情况下,基督徒也没有停止传教活动,早期基督徒的活动使得基督宗教在犹太行省、希腊和小亚细亚地区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罗马政府认为基督徒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在耶稣之后的前3个世纪,基督徒受到来自部份传统犹太教派和罗马帝国政府的迫害。 其中罗马政府的大规模镇压使得很多基督徒死于监狱,斗兽场等地。 公元4世纪时,罗马统治者君士坦丁一世认为基督宗教可以拉拢帝国东部新征服地区信奉各种宗教的居民,安抚他们的宗教矛盾,对帝国的统治十分有利,就把基督宗教定为国教。在罗马帝国的强大影响下,一方面基督宗教以更快的速度传遍罗马帝国的广大版图;另一方面,它吸收了各个教派不同的风俗,使得基督教成为一个揉合了各种传统和哲学的宗教。成为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

耶稣复活
      《新约圣经》中记载,称耶稣死后被安葬于各各他附近的一个墓室,并于三天后复活。之后他回到加利利与众门徒见面,并于40日后升天。
耶稣复活的那天,是旧犹太历的尼散月十六日,这一天以色列人要献上最早的收成。因此有人认为,耶稣在逾越节被杀死,并在这一天复活具有深远的意义,也就是意味着,耶稣即是逾越节的祭牲,又是最早的收成。尼散月是春分前后耶路撒冷第一个新月为第一天,耶稣的复活日是星期日,后被基督教定为“复活节”,是西方社会的重要节日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67

主题

2111

帖子

5570

积分

LV 11.会员

MS爱好者!!!!

积分
5570

社区居民偶尔光临工蜂最爱沙发在线达人社区平民做个有钱人略有小成常驻会员忠实会员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10:11:03 | 只看该作者
诞生年份的争议


耶稣与马利亚
    关于耶稣出生的年份,圣经指出,耶稣的表兄施浸者约翰是在罗马皇帝提比留·凯撒在位第15年开始先知生涯的。提比留于公元14年9月15日登基,因此他在位第15年应该是公元28年下半年至公元29年下半年。在那段期间,约翰开始向人传教;六个月后,耶稣也展开他的服事职务。[16] 这记载跟其他佐证[哪些?]结合起来,显示耶稣在公元29年秋季开始他的服事职务。圣经记载当时耶稣“约有三十岁”。(路加福音3:23)如果耶稣在公元29年秋季满30岁,他就可能生于公元前2年了。
     公历以耶稣的出生为参照。在6世纪时,东罗马帝国为了修订历法,以替代混乱非常的罗马历法,就请当时精通天文的僧侣建议一个更合理的纪年标准。由于自君士坦丁大帝以后,罗马帝国举国改信基督教,僧侣就决定改以耶稣出世的年份为新纪元一年。当时的僧侣就基于圣经上“耶稣被处决时约三十多岁”,就在耶稣处决那一年的年份减去三十,作为新纪元的元年。
根据新约圣经里各个篇章的记载,我们可能会对耶稣的出生日期得出不同的结论。以下为各种可能结论的列表:

人口普查时
路加福音记载:“在那些日子(耶稣出生前),凯撒·奥古斯都(又名:凯撒·奥古士督)颁布法令,要在世人所住的全地进行登记。(这是第一次登记,是居里纽做叙利亚施政官的时候进行的。)于是所有人都启程,各归各城去登记。”
有不少批评家认为路加福音中的记载张冠李戴,甚至纯属虚构。他们认为这次人口调查和居里纽做施政官的时间应该是公元6或7年。如果他们的看法没有错,路加的记载就值得质疑了,因为证据显示,耶稣是在公元前2年诞生的。不过,这些批评家却忽略了两个重要的细节。
首先,路加承认人口调查不仅一次。文中说“这是第一次登记。”表明后来还有另一次人口调查。(使徒行传5:37)后来这次调查就是历史家约瑟夫斯所描述,在公元6年进行的那一次。
其次,居里纽做施政官的日期也证明把耶稣诞生的日期在公元后。因为证据显示,居里纽做了两任施政官。[来源请求]许多学者同意,居里纽第一次当施政官的任期约在公元前2年届满。

屠杀婴儿前
《马太福音》里,马太提及过耶稣出生时,希律王曾下令屠杀犹太的新生婴儿,以免王位受到威胁。历史学家计算出希律王在公元前4年去世,所以耶稣其实应该在公元前4年或以前出生[来源请求]。按最近的推算,耶稣其实应该在约公元前6年出世。然而,有历史学家指出,在那段时间的前后,位于犹太省和加利利省有三个名为“希律”的“王”出现过。对于马太所指的希律王是哪一位,其实还有商榷的余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67

主题

2111

帖子

5570

积分

LV 11.会员

MS爱好者!!!!

积分
5570

社区居民偶尔光临工蜂最爱沙发在线达人社区平民做个有钱人略有小成常驻会员忠实会员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10:19:00 | 只看该作者
耶稣的史实性
      耶稣没有在世上留下任何的著作。他的事迹和教诲主要地被记录在福音书中。
      目前学术界对耶稣的历史性问题有两点比较一致的看法:
      一,福音书是有关耶稣生平的最主要的或唯一的记载,在福音书之外不存在可靠的记载。而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中有关耶稣生平的内容,则一如以往地被学术界无视,那怕只作为参考。
      二,福音书不是传说中的耶稣同时代人的著作,最早也在耶稣死后五十年才问世的,其中充满了互相矛盾的记载。那么,是否相信耶稣的存在,也就主要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相信福音书的记载。
      目前收入新约的福音书共四篇:“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它们都被教会认为是耶稣的门徒或门徒的门徒写的,不过真实作者的身份,目前尚未查明,但已确定不会是耶稣的门徒所写。论者认为耶稣的门徒都是犹太人,应以希伯来语写作,但是福音书却是用希腊文写成的。
      在一世纪末和二世纪初,基督徒掀起了假托耶稣的门徒匿名写福音书的热潮,这四篇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其它的还有“彼得”、“马利亚”、“腓力彼”、“多马”福音等等,只不过这些福音被教会认为是假经,不收入新约。新约的这四篇福音是在公元190年左右被确定为真经的。
这四篇福音书的最原始的版本都没有保留下来,但是考古学者所发现的最早的福音书是在埃及出土的,是写在纸莎草上的约翰福音的片段,被断定为写于西元125年,不晚于公元150年。约翰福音不是最早的福音书。大多数研究圣经的学者认为,最早的福音书是马可福音。马太、路加福音都是根据马可福音写成的,约翰福音写得最晚,因此,在研究耶稣的历史真实性时,唯一值得考虑的福音书就只剩下了马可福音了。
      大多数学者都同意福音是在大希律王重建的圣殿被罗马军队破坏的前后时间开始撰写。这是由于马可福音中提到了耶路撒冷的圣殿被毁,此事发生于公元70年罗马军队进攻耶路撒冷之时,所以马可福音一定写于公元70年之后。

马可福音的作者究竟是什么人呢?学者有以下推断:
      第一,从他的语言风格推测,它的作者的母语是拉丁语,而不是希腊语或希伯来语,是一个罗马人。
      第二,它的作者很可能根本就没有到过巴勒斯坦,在文章中处处暴露出他对巴勒斯坦地理、风俗的无知。比如,他说“耶稣又离开推罗的境界,经过西顿,就从加波利境内来到加利利海。”,有学者指出,按照这个旅行路线,耶稣不是到达而是背离加利利海。他把处死施洗者约翰的希律称为王(king),实际上当时的希律只是四个分封王(tetrach)之一。他还认为所有的犹太人都有吃饭前仔细洗手的规定,实际上这只限于法利赛人。他记载耶稣教导说“妻子若离弃丈夫另嫁,也是犯奸淫了。”,妻子离弃丈夫另嫁在当时的罗马是有的,在巴勒斯坦则完全不可能发生。
      对于耶稣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则几乎是一个学者一个说法:
魔术师(据Smith),私生子(Schaberg),犹太教教士(Chilton),边缘犹太人(Meyer),反叛的犹太人(Vermes),有着幸福的婚姻并生儿育女的人(Spong),土匪(Horsley),等等,五花八门,完全靠各人的想像力。

      有关对耶稣的史实性的质疑始于18世纪,当时正值理性主义在欧洲抬头,较早否认耶稣的历史性的,是二十世纪中叶的德国历史学家Bruno Bauer。在本世纪初期,学者们开始全面质疑耶稣的历史性,最主要的工作是Albert Schweitzer,Arthur Drews 和 J. M. Robertson做的。五十年代以来,否定耶稣的存在的研究者主要有Guy Fau,Prosper Alfaric,W.B. Smith,John Allegro,G.A.Wells 和 Michael Martin等人。其中,伦敦大学的 G.A.Wells 和波士顿大学 的Michael Martin 研究最为引人注目。
      新约的描述被认为有虚构成分,最典型例子就是耶稣的诞生。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都记载,耶稣诞生于犹太希律王时期。据史书记载,希律王死于西元前四年。但是路加福音又记载在耶稣诞生之时,罗马该撒亚古士督,通过叙利亚巡抚居里扭对犹太人报名上册,根据史书记载,此事发生于西元后六年,在罗马帝国吞并犹太之后不久举行的。
      在希律王时期罗马对犹太没有管辖权,是不可能对之做人口普查的,根据基督教的宣传品声称,在希律王时期有过一次史书失载、但被考古发现,“证实”了西元后六年的人口普查。所以,耶稣要么生于西元前四年之前,要么生于西元后六年,这两个矛盾无法调和,必定有一个或两个都是虚构的。
      另一方面,不少研究圣经的基督徒尝试透过理性分析来解释《新约全书》的内容。这一派对《新约全书》表示质疑的人,在神学里被称为“疑经派”。在疑经派人物中,最著名的一位,是20世纪初期的医学家史怀哲医生。他在他的著作《历史性耶稣的谜团》(The Quest for the Historical Jesus)里更提出:“(圣经中描述的)拿撒勒人耶稣……从来都未存在过。”
      由于有不少学者质疑《圣经》里有关耶稣生平记载的真实性,过往有不少人对耶稣的史实性提出质疑。非宗教性的耶稣研究会的圣经学者更以投票方式表达自己观点形成确论新约四部福音中绝大部分都不是史实。
      而另一方面,某些历史上的旁证支持有耶稣这一个人,但有人认为《圣经》里有关耶稣的记载已被神化或修改过。

耶稣史实的旁证资
      料根据福音书的说法,耶稣的案子轰动一时,由罗马总督彼拉多和加利利统治者希律(这是另一个希律)亲自审判,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大案。罗马各地的总督每年都要向罗马皇帝汇报政绩,写成年度报告,称为acta,象这样的大案应该记载在acta中。但是历史学家们翻遍罗马档案,却找不到有关这个案子的任何记载。罗马官方的文献也没有耶稣的任何记载。
      耶稣时期犹太最著名的历史学家是犹太教徒约瑟夫(Josephus),在他的主要著作《犹太人的古代史》中,耶稣的名字仅仅被提到了两处。
      第一处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耶稣的生平,说他是救世主,被彼拉多处死、在第三天复活,应验了上帝的预言等等,似乎与福音书完全吻合,而这本书的写作年代大约在西元90年,不比福音书晚。但是,几乎所有的研究圣经的学者,都一致认为这一段是后来的基督徒伪造篡入的。第一,它跟上下文没有任何的关系。上下文记载的都是犹太人所遭受的灾害,它的篡入影响了行文的通顺。第二,它完全以一个基督教徒的口吻写成,与作者的犹太教徒的身分格格不入。
      另一处很短,是间接提及耶稣的,是说大祭司亚那(Ananus)审判“被称为基督”的耶稣的兄弟,名叫“雅各”以及其他人,判处用石头把他们砸死。二世纪的著名神学家奥利金(Origenes)曾经明确断言约瑟夫不相信耶稣是基督。这一处和前面的那段一样,在犹太版的《古代史》都没有,只存在于基督教的版本。因此不少圣经学者也认为这一处也是后来的基督徒伪造篡入的。
      值得一提的是,约瑟夫在书中介绍了其他被视为救世主的宗派领袖和他们所行的神迹,很详细地介绍了施洗者约翰的事迹,如果耶稣真有其人,为什么仅仅被这么间接提到一次?约瑟夫既然介绍其他的救世主,介绍约翰,为何不直接介绍“被称为基督”的耶稣呢?
      约瑟夫不是唯一一个被发现“提及”耶稣的犹太历史学家,但是除他之外与此有关的犹太历史文献都写于二世纪之后,那时福音已传布开了。那些相信耶稣的历史真实性的学者经常提及犹太教典(Talmud)的有关记述。犹太法典 一直被删改,但也一直有拉比根据古本把被删去的部分补充进去,所以它应该保留了不少原始史料。它提到有一个魔术师叫Yeisgu ben Pantera,就被认为是指的耶稣,但是它记载此人在西元前126年被处死,远远早于福音书的说法;它还提到有一个魔术师叫Yeishu the Nazarene,也有人认为这个才是耶稣(或跟Yeishu ben Pantera是同一人),但根据它的记载,此人的活动时间为西元前104到西元前78年,也远早于福音书中的耶稣的活动时间。有学者认为,最初的基督徒就是综合这些魔术师的传说来编造耶稣的神话的。
      在异教徒的记载中,经常被提到的是塔西特(Tacitus)的《编年史》,其中有一处提到罗马皇帝尼禄放火烧罗马,嫁祸于基督徒,对他们大肆迫害,并说基督徒的名称来源于基督,他被行政长官彼拉多处死。这一条明确提到彼拉多,似乎也与福音书吻合,因此有一些圣经学者视之为耶稣真实性的一个重要证据。但仍有不少疑点:
      第一,这本书刊行于西元115年之后,当时耶稣已死了接近一百年,福音已广泛传播,其记载的独立性和可靠程度都极低。
      第二,尼禄嫁祸基督徒之事纯属子虚乌有,当时(西元64年)基督徒在罗马根本没受迫害,包括著名的基督徒保罗,这是连《新约全书》也这么说的。
      第三,他没有明确提到耶稣,而只是说“基督”(Christus),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与救世主同义,而在耶稣的时代被视为基督或救世主的人不少。
      第四,塔西特在提到彼拉多时,称他为执政长官(procurator),但是彼拉多的真正称呼是总督(prefect),执政长官是塔西特时候的罗马统治者的称呼。福音书在称呼彼拉多时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所以有理由相信这或者是塔西特根据福音书写成,或者是后来的基督徒篡改。
      福音书声称:“耶稣的名声传扬出来,希律王听见了”,“他(耶稣)这事的风声就传遍了犹太,和周围的地方。”,显然是一个名满天下的著名人物,但是历史学家一直找不到耶稣任何可靠的旁证材料,结论是耶稣的历史真实性有可能是虚构的。

耶稣时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透过对当时耶稣可能生存过的那段时间的历史知识,而去检查在新约中的耶稣记录,尤其对于在新约编写那段时间的历史知识,促使一些学者[谁?]重新演译新约所纪录的众多情节。这些情节包括了加里肋亚和犹太省的分别,法利赛人、撒都该人、爱色尼人及奋锐党之间的分别,[21]以及在罗马人占领期间,犹太人族群之间的各种矛盾。
      福音书记载耶稣是拿撒勒人,但“拿撒勒”这个字的意思却很空泛。[22]有学者[谁?]认为耶稣其实亦是法利赛人的一份子。在耶稣时代,法利赛人的学说有两个主流,分别是:希列派及煞买派。这两派对离婚有不同的看法:希列派依照《申命记》第24章第1节的理由而认为男性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要求离婚,这种观点亦是当时犹太社会的主流思想。相反的,耶稣却赞同另一派煞买派对离婚的严格要求。根据马尔谷福音记载,当时有法利赛人试探耶稣,要求耶稣表明对休妻的立场,试图诱使他说出违反摩西律法的言论。[25]现代的犹太拉比 Jacob Neusner亦在他的著作中指出耶稣的教导在两派立场中倾向于煞买派。[26] 对于希列派有关最大的诫命[27]及推己及人的原则[28],耶稣亦有评论过。
      有其他学者指耶稣应该是爱色尼人,一个在《新约全书》没有提及过的犹太人派系。这种讲法,是基于把四福音书的内容与死海古卷的内容比较,特别是四福音书与《正义之师》及《被扎的默西亚》的比较。[
      新约中关于耶稣的姓名和他的头衔。根据大多数重要历史学家的意见,耶稣很可能大部份时间都住在加利利,他更可能会说亚兰语及希伯来语。

基督
      基督其实是一个称衔,而不是名字的一部分,是“弥赛亚”在希腊语的等同的音译,意思就是“受膏者”。历史学家就这个称衔在耶稣时代所代表的意思有争论:有历史学家[谁?]认为在《新约》提及过耶稣的其他称衔(例如“人子”、“神的儿子”)在1世纪的环境都有特殊的意思而这些意思都与我们今日的认知有所不同。(参看:耶稣的名字及称衔)
可信度
     对于基督教的福音书的写成和所写的事情之间有几十年的差距,早期关于耶稣的存在性和生平事迹的所有原文在准确性上都受到不少人士的质疑。传统上,福音书的作者都被认为是事件的目击证人,之后他们把他们所看到的,透过口耳相传,被其他人以希利尼文记录下来,并被翻译成其他语言。这情况并不单单在《新约圣经》出现,在其他野史记述亦很常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67

主题

2111

帖子

5570

积分

LV 11.会员

MS爱好者!!!!

积分
5570

社区居民偶尔光临工蜂最爱沙发在线达人社区平民做个有钱人略有小成常驻会员忠实会员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10:22:37 | 只看该作者
罗马史学家有关耶稣的记载
哥尼流塔西达于公元70所写的《The Annals of Imperial Rome》记载了耶稣被钉十字架的事迹,而罗马历史学家 Lucian of Samosata也有类似记载。

福音受外界的影响

梵蒂冈城最古老的一部分有一幅画像,把耶稣描绘成太阳神Sol Invictus

耶稣的史实性
      一些作家认为在新约中关于耶稣的故事很少甚至没有任何历史基础。而描述耶稣的故事在其他更为古老的宗教中都可以看见,例如古波斯的光神、阿蒂斯、司阴府之神。一部分学者,例如 Earl Doherty,更引伸至提出圣经福音只是对古旧的神话的一种重新写作,而这种写作是完全是不根据什么的历史人物。 虽然这些联系受到争议,但无论如何,圣经福音经中耶稣故事的很多情节都在其他更古老宗教内容中出现,例如:很多的奇迹事件如处女生孩子等等。中国山海经就有不少单性产子的故事,当中例如嬴姓之祖伯益之父、伏曦等等。

福音书以外的记载
      Earl Doherty 在“沉默的记录篇”中说:“对于福音书以外第一个明显提到耶稣的是公元 115 年的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不过塔西佗他也只是复述当时新发展出来的基督信仰而已。”
其中一个原因,是记载中有些原文(例如:小普林尼和泰西塔斯的作品)并没有指明是“耶稣”,而只是说“基督”,但过往却有过不少人自称为“基督”,但他们不是耶稣。所以,把“基督”直接当作是“耶稣”,他们认为是一种张冠李戴的不负责任讲法。

公元93年左右的《犹太古史》
      公元93年左右,著名的犹太历史学家弗拉维奥·约瑟夫斯在他的著作《犹太古史》第18章3.3节(The Antiquities of the Jews)提及:“就在这时,有一个名叫耶稣的智者,如我们说他是人不会对他冒犯的话;因为他做过很多奇妙的事,对他表示认同的人乐于奉他为师。他吸引了不少犹太人和希利尼人,并被尊为基督。当彼拉多因为我们同胞的领导者的鼓动而把他判处十字架之刑,当初爱他的人并未有离弃他;因为他在受刑后的第三日复活,并在众人面前出现;就如神圣的先知最初所预言的,以及那与他相关的万千奇事。而基督徒一族,就是那班称他为基督的人,到现在还没有消失。”这一段对耶稣记载的文字,被称为Testimonium Flavianum。尽管部分教会人士在其著作中宣称随着考古学家在已被掩埋的土下发掘出耶路撒冷的遗迹,与《犹太古史》及《圣经》的描述相吻合,以及把这段被指为“有问题的”内容利用计算语言学的算法与全书的其他内容的比较,从而否定了这种说法,但关于《犹太古史》中关于耶稣的纪录是后世的基督徒所加的质疑,在考古界中却从来都没有平息。

公元112年的一封信
      罗马帝国比西尼亚在公元112年时的省长小普林尼曾写信给当时的君主图拉真,询问有关审讯和惩治基督徒时的程序[20]。这封信的内容由William Melmoth在18世纪译成英语,并于1935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集吉他的书信而出版的著作《Letters》的第二卷第十章96页中。信里提及基督徒“把基督当作神一样”。

公元115年的《编年史》
      公元115年,罗马帝国执政官、历史学家科尔奈利乌斯·泰西塔斯在他的著作《编年史》记载罗马皇帝尼禄把罗马城大火的责任归咎于耶稣门徒的事时说:“尼禄(为了转移视线)把罪名强加在基督徒,一般被大众所憎恨的人群,并给他们各种各样的折磨。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基督徒,是源于基督,一个在提比留在王位时,被我们的一位执政官本丢彼拉多得到了最严峻的处罚的人。在他受刑后,这个最难以控制的迷信,得以暂时受控,但后来又再次在第一祸端犹大行省及连罗马本身都蔓延,在这个世上任何最隐闭及羞愧的地方都找到他们的踪迹,并在当地流行。”

斯维都尼亚(公元69年/75年 - 公元130元)的《革老丢传》
      罗马皇帝哈德良的私人秘书斯维都尼亚在他写的《革老丢传》中,提到过犹太人与基督的跟随者之间争辩。而革老丢是公元41至54年的罗马皇帝,是保罗时代的人。

耶稣的家谱
      耶稣的义父约瑟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在马太福音第一章有所记载,由亚伯拉罕到约瑟一共有 42 代,但根据路加福音第三章的记载,由亚伯拉罕到约瑟则只有 36 代,比较两个列表,除了代数不同,人物也不尽相同。关于这个差异,有两派说法,其一为马太所述为约瑟之族谱,路加所述为马利亚之族谱,另一说法为马太所述为约瑟的继承父雅各伯的族谱,路加所述为约瑟的生父赫里的族谱。
      根据马太福音的记载,马利亚是在约瑟还未迎娶的情况下怀孕的马1:18,而且耶稣不是约瑟血统上的儿子路3:23。然而耶稣出生后第8天行了割礼,第40天由父母带到圣殿去献祭,可见他是约瑟承认的长子,是按照摩西律法继承家族产业最多的人,也是产业的合法继承人。
      根据以赛亚书中以赛亚的预言,耶稣出于大卫的家族就是犹大部族。从马利亚和约瑟去犹大的伯利恒登记户口可得知,他们确实属于犹大部族。因为犹大的父亲耶西就是住在犹大的伯利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67

主题

2111

帖子

5570

积分

LV 11.会员

MS爱好者!!!!

积分
5570

社区居民偶尔光临工蜂最爱沙发在线达人社区平民做个有钱人略有小成常驻会员忠实会员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10:29:29 | 只看该作者
伊斯兰教中的耶稣

伊斯兰教耶稣的山上宝训
尔撒
      在伊斯兰教中,耶稣(尔撒)(阿拉伯语:عيسى‎‎)被认为是真主的使者,被派遣为其同族以色列人之使者;并且带去一个新的经文——《引支勒》。《古兰经》被穆斯林认为是真主的最后启示,指出耶稣由处女马利亚(麦尔彦)生出,这是由真主(安拉)所指示的神迹。真主为了帮助耶稣,给了他行奇迹的权柄,这些都是真主所赐予的。按照《古兰经》经文:耶稣既没有被杀,也没有钉在十字架上受辱,而是直接被真主佑助升上了天堂。这使得耶稣成为唯一的一个由处女生出的先知,并且是唯有的三个没有经历死亡就被升至天堂的先知之一(另外两个为以诺和以利亚)。伊斯兰传统记载:他将于世界末日回到地球但不是像基督徒所说进行末日审判,而是以穆斯林身份恢复正教伊斯兰并挫败假基督(假弥赛亚)。同基督教不一样,耶稣被认为是只是一个人,他教诲人们通过正直的方式来履行安拉的旨意。伊斯兰教反对基督教所说耶稣是神的化身或圣子,指出他就像其他先知一样,是一个普通的人,以真主的使者传播神的讯息。《古兰经》记载真主严禁人类为其“创造同伴”,强调真主的神圣独一性。在《古兰经》中,尔撒有很多尊称,如弥赛亚(基督),尽管它与基督教中的概念有所不同。尔撒在伊斯兰教中作为和先知穆罕默德一样受命于真主的先知而同样得到所有的穆斯林尊重,许多穆斯林也相信耶稣预言了穆罕默德的到来,同时认为穆罕默德是继耶稣之后把中断了六百多年的伊斯兰道统的复兴者和最后使者。

与其他宗教的关系
耶稣与佛教 :水徒行纪
      耶稣曾经到印度学佛一说,根据由新世纪运动者Levi H. Dowling宣称他经由超能力灵视观看阿卡西记录而写就的《水徒行纪》,记载了耶稣十二岁到三十岁期间的事情,宣称耶稣经由当时是罗马帝国所属的小亚细亚,然后路经安息王朝的波斯及刚刚统一的贵霜帝国,然后才抵达北印度及西藏等佛教圣地,在西藏佛寺居住并学习佛法约十年,之后才再经由波斯返抵以色列。然而一位佛教人士冯冯居士误解此书乃是由耶稣的弟子彼得(天主教:伯多禄)所写,并被打为伪经的书。该书并被拍摄了电影《水徒行纪》。然而佛教传入西藏是大约西元后四世纪时的事,而藏传佛教的兴盛与佛寺的建立,更在西元六世纪(唐朝文成公主时代)之后的事,而该书宣称西元一世纪时代的耶稣,竟能至还当时根本还不存在的西藏佛寺学佛,在时间上相当令人感觉荒谬。 提供:记载中被怀疑是耶稣同一人之先知伊萨曾到过之佛寺名法戒寺,位于喀什米尔拉达克邦,在伊萨的年代并不属西藏版图,定性为藏传佛教之寺院是后来的事。

诺托维奇论
     俄国贵族记者诺托维奇在1894年表示在喜马拉雅山脚下拉达克的赫米斯寺院里亲自读到两卷西藏经书,记载着耶稣在14岁时随同商人来到印度地区学习6年,后来又到尼泊尔继续学习佛法6年。但所称的两卷经书并未公诸于世。

移居印度说
    另外有一说认为耶稣钉上十字架后没有死去,而且移居印度,后来在克什米尔定居,并在斯利那加去世。科幻小说作者Paul Davids便是采用了这个题材而制作了《耶稣在印度》(Jesus in India)这部电影。现在斯利那加中有一个据传为耶稣的墓穴。

当代研究
耶稣与犹太教
     到了2007年,一位德国的亚洲研究博士生Christian Lindtner出版了一本名为《Geheimnisse um Jesus Christus》的书。在书里,Lindtner比较了希腊文版本的四福音书与巴利文及梵文的佛经内容。他的研究结果是:四福音书其实透过了各种手段,诸如利用了希伯来字母代码(gematria)的数值、双关语及同音字等来把古老的佛经内容重新包装。这个研究结果引起了正反双方的激辩。


1879年北京出现的一幅想像画,耶稣来到中国
      相对基督宗教认为耶稣是弥赛亚,犹太人并不承认耶稣是弥赛亚,他们认为救世主还未降临,而耶稣不合犹太人弥赛亚的身份。[sup][43][/sup]而且认为塔纳赫被基督徒以合乎他们信仰的方式翻译为旧约圣经,某些章节,如童女产子,可译为少女产子。[sup]][/sup]因此,犹太教不接受基督教的新约圣经,而且还在等待弥赛亚的来临。

犹太经典对耶稣的记载
      虽然犹太教徒否认塔木德记载耶稣,即使是到现在还痛恨基督教的犹太人,在他们的经典《塔木德‧密西拿》第四卷《民事侵权卷》(Nezikin,推断应在第2世纪编纂)的大议会书(Sanhedrin)第43a节提及过“罪犯耶稣”在逾越节之前被“挂了起来”(处死)。
根据犹太文献《耶稣一生》的记载,耶稣又名耶稣·本·潘得拉(Yeshu Ben Pandera),他的母亲是马利亚,他的父亲是约瑟·本·潘得拉。但是也有学者认为Ben Pandera是扭转Ben Parthenos(童贞女子之子)而成的。

神道教
在日本青森县新乡村流传着耶稣逃到那里,一直活到106岁。该地有两所古墓,被视为耶稣及其弟弟的墓地。每逢6月拜祭耶稣的基督祭,以日本传统神道教仪式追悼耶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67

主题

2111

帖子

5570

积分

LV 11.会员

MS爱好者!!!!

积分
5570

社区居民偶尔光临工蜂最爱沙发在线达人社区平民做个有钱人略有小成常驻会员忠实会员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10:35:19 | 只看该作者
名字释义
  早期来华传教的西方传教士在下功夫学习了汉语之后,把“Jesus”翻译成“耶稣”,其中的“耶”同“爷”,指父亲,对应音节“Je”;“稣”指“复活”,对应音节“su”。

耶稣(12张)耶稣(公元元年—29年或公元元年—36年)(Jesus)字音译自希腊文“Ίησους”,景教称为移鼠,英文译为“Jesus”,是希腊文“Ίησους (Iēsous)”英语化后的写法,而“Ίησους”本身则是由希伯来语“יהושע (Yehoshua)”或希伯来亚拉姆语(亚兰语;阿拉米语;阿拉美语)“ישוע (Yeshua)”希腊语化后而来,“יהושע”或 “ישוע” 的意思是 “雅威是救世主”,音译为「若苏厄」。“基督”二字源自希腊文Χριστός(拉丁化的写法是Christós),源自音译为「默西亚」的希伯来文מָשִׁיחַ(阿拉米语是משיחא,阿拉伯语圣经是يسوع ,古兰经记载是عيسى,伊斯兰教汉译为「麦西哈」),意思是“擦油净身的人”,或译「受膏者」、「受傅油者」、「受傅者」,也就是「被膏油浇灌的人」,「膏立」或「傅油」(也就是把膏油倒在「受膏」或「受傅」的人头上)是古希伯来册立君王的神圣仪式,细节详见《旧约·撒慕耳记》先知撒母耳膏立扫罗和大卫做王;「默西亚」和「基督」都是头衔、尊称,在《旧约·默西亚书》和《旧约·但以理书》等多部先知书中,「默西亚」是先知所预言的解救万民的救主。

  “耶稣”是中文对于Jesus的翻译而“基督”则是耶稣的头衔之一,意思是救世主,默西亚。到了两约之间的时间(约公元前二世纪),在犹太教的文献中显示,他们极渴望默西亚的来临,默西亚在这时的意思是雅威差派下来、像大卫王一样充满权能的救世者。他要拯救犹太人脱离罗马人的统治。但自从耶稣从死里复活后,一些追随耶稣的犹太人发现,雅威差派下来的默西亚不单要拯救犹太人,而且要拯救全世界的人,使凡信他的人得享永生,于是宣告耶稣是真正的默西亚,是基督,故称他为耶稣基督(Jesus Christ)。中文译名方面,东正教根据希腊文译作“基利斯督”,而天主教和新教只取首末两个字。

福音书中的耶稣生平
  耶稣主要的生平事迹都记载在四福音书中。基督教传统观点认为,四福音书是四个使徒的“共同见证”。关于耶稣生平的事件主要有降生、受洗、受试探、呼召十二使徒、登山宝训、行神迹、遭弃绝、进入耶路撒冷、诅咒无花果树、最后晚餐、被捕、受审、钉死、复活、升天。根据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大约2000年前耶稣由童贞女玛丽亚受圣灵感孕,生于伯利恒城客店的马厩之中。耶稣基督其后为逃避当时犹太的长官大希律王的追杀令而远走埃及,至到大希律王死后才回到约瑟的居住地、加里肋亚行省的拿撒勒定居(一说“拿撒勒”这个地名是耶稣死后才命名的)。耶稣成年后从施洗约翰受洗,接受了圣神。圣神把耶稣引领到了沙漠中,让他接受了撒旦的考验。当时以色列全境都处于罗马皇帝恺撒的独裁统治之下,包括耶稣出生的伯利恒和成长的拿撒勒。约翰被抓以后,耶稣进入了加里肋亚,开始传授天国的信息。耶稣三十岁以后开始通过比喻教导众人,宣扬天国的信息,驱魔和行医。耶稣从门徒当中挑选了十二人成为他的门徒。耶稣宣扬遵守十诫、努力祷告、爱仇敌、不论断他人、不在人前显示自己信仰以及天国已经近了。耶稣传讲的信息主要有:爱神并爱自己的邻居。共观福音书中,耶稣的传教持续了一年。而在约翰福音书中,耶稣传了三年教。同时,共观福音书指出,耶稣主要在加里肋亚地区传教。但约翰福音书则说,耶稣主要在耶路撒冷附近的犹大地区传教。后来接受施洗约翰的洗礼,开始在加里肋亚一带开展传道工作,并在信徒当中亲自拣选了12人成为入室的门徒。在约33年时,由耶利哥城前往耶路撒冷,受到群众的欢迎。耶稣引起了设在以色列各省执政掌权的罗马官员和犹太领袖(宗教律法师)的注意。耶稣声称自己就是神,直接干犯了犹太律法,当时的犹太人对耶稣基督非常憎恨。他们收买了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人犹大,以30块银的价钱和他串通,以亲吻耶稣为号,把耶稣拘捕,并控以“自称为犹太人的王”的罪名。在群众压力下,被本丢 彼拉多判处钉死在十字架上,并随即押往髑髅地的刑场。据圣经记载耶稣死后被安葬于髑髅地附近的一个墓室。三天后复活,并回到加里肋亚与众门徒见面,并于40日后升天。 

耶稣的种族
  耶稣养父约瑟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在马太福音第一章有所记载,由亚巴郎到若瑟一共有 42 代,但根据路加福音第三章的记载,由亚伯拉罕到约瑟则只有 36 代,比较两个列表,除了代数不同,人物也不尽相同。相信两份族谱是女系与男系族谱。根据马太福音的记载,玛利亚是在若瑟还未迎娶的情况下怀孕的,而且耶稣不是约瑟血统上的儿子。然而耶稣出生后第8天行了割礼,第40天由父母带到圣典去献祭,可见他是约瑟承认的长子,是按照梅瑟律法继承家族产业最多的人,也是产业的合法继承人。

  根据依撒意亚书中依撒意亚的预言,耶稣出于大卫的家族就是犹大部族。从玛利亚和若瑟去犹大的伯利恒登记户口可得知,他们确实属于犹大部族。因为犹大的父亲耶西就是住在犹大的伯利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67

主题

2111

帖子

5570

积分

LV 11.会员

MS爱好者!!!!

积分
5570

社区居民偶尔光临工蜂最爱沙发在线达人社区平民做个有钱人略有小成常驻会员忠实会员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10:38:30 | 只看该作者
《古兰经》中的耶稣生平
  古兰经称为麦西哈 尔撒(弥赛亚 耶稣)(阿拉伯语:عيسى‎ ),,是伊斯兰教六大先知之一,被称为“大圣先知”、“真主的灵气”,仅次于至圣先知、封印使者穆罕默德,承认他无父出生,肉身升天,但不承认他是真主的独生子,也不认为他曾经死而复活;有70多段《圣训》记载:尔撒在临近世界末日是在大马士革下凡,做穆斯林的领袖,继承穆罕默德的位置,以《古兰经》为主导,传播伊斯兰教,统一万教。伊斯兰教同样认为耶稣是童贞女马利亚(《古兰经》中汉译为麦尔彦)之子,而且没有约瑟的血统。真主(《古兰经》中汉译为真主,或安拉)将《引支勒》(圣经新约)赐予之。伊斯兰教否认耶稣钉十字架及其神性,认为耶稣在客西马尼园被捕时,真主令耶稣和叛徒犹大变脸,使得耶稣长了犹大的脸、犹大长了耶稣的脸,结果叛徒犹大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没死,是肉身升上天堂的。

  穆斯林相信尔撒由处女麦尔彦(玛丽亚)生出,在几个段落的古兰经中都有说明。根据古兰经叙述:玛丽在一所神庙中过着生活,一次一个天使(加百列,吉布列尔)造访了她,并让她怀孕。在分娩了尔撒之后,麦尔彦忍住了分娩的阵痛,在棕榈树下歇了下来。然后摇篮中的尔撒里向她喊话,指示她动摇树以取得果实,并安抚麦尔彦的惊讶。然后,她将这个新生儿给家人们看,在窃窃私语中,尔撒向人们宣告:“喏,我是真主的仆人,真主给了我这本书,并让我成为一个先知。他给我祝福,无论我在哪,他都叫我祷告、施舍并珍爱我的母亲,只要我还活着。尔撒是神选择用来向以色列子民们宣教一神论与对真主的服从的。穆斯林认为,真主给尔撒一本新经文——引支勒(四福音书),同时还宣布之前讨拉特(律法)和宰蒲尔(诗篇)的准确性。但目前尚未清楚尔撒在那个时候是否也同时宣告了其他伊斯兰教经典的准确性,如易卜拉欣。尔撒后700年,古兰经指认了引支勒的准确性,它描述为“以谦逊和怜悯来填补追随者心田的圣经”。穆斯林认为,圣经的手稿秒(讨拉特和引支勒)已随着时间推移而被歪解释。古兰经说:尔撒受到信奉他的传道的十二使徒帮助,他们称自己为“安萨尔”(真主的助手),他还受到了天使吉卜利勒的增援。犹太人试图杀死尔撒,但他们并未达成目的。相反,他还活着升了天。

  《古兰经》中记载:你们说:「我们信我们所受的启示,与易卜拉欣(亚巴郎)、易司马仪(以实玛利)、易司哈格(以撒)、叶尔孤白(雅各)和各支派所受的启示,与穆萨(梅瑟)和尔撒(耶稣)受赐的经典,与众先知受主所赐的经典;我们对他们中任何一个,都不加以歧视,我们只顺真主(阿拉)。
  留意圣经的耶稣和古兰经的尔萨在阿拉伯语拼法略有不同。

《塔木德》中的耶稣生平
  塔木德是一本犹太人至死研读的书籍。犹太教口传法律的汇编,仅次于《圣经》的典籍。虽然基督教界坚决不承认《塔木德》里的耶稣是新约的耶稣,他们无法接受《塔木德》描述的会魔法又耻辱地被吊死的私生子耶稣,但是犹太百科全书已经承认新约的耶稣就是《塔木德》里的耶稣,犹太人也认为历史上的耶稣也没想到会有很多人信仰他是救世主。值得注意的是,犹太典籍里避免把耶稣的名字写做Yeshua(希腊文Jesus),因为这个词本身就是“耶和华拯救(YHWH rescues)”的意思,而把耶稣真正的名字Yeshua简写为了Yeshu,是希伯来文yemach shemo vezichro的简写,而希伯来文的意思是“愿他的名字被抹去”。《塔木德》里耶稣真实的名字是Yeshua Ha-notsri,即希腊文里拿撒勒的耶稣(Jesus the Nazarene)。他被叫做Notsri是因为来自拿撒勒,而《塔木德》里的基督徒被叫做拿撒勒异端(Notsrim)。普林斯顿大学犹太学项目主任彼得·沙菲(Peter Schaefer)根据《塔木德》中的犹太法律总集的记录,还原了13世纪被基督教迫害的犹太圣经《塔木德》关于耶稣的内容。根据《塔木德》,耶稣是他母亲玛利亚(Miriam)和情人潘得拉(Pandira)的非婚生子。传闻她是王子们和统治者们的后代并且给向一个木匠卖淫。耶稣在埃及学会了魔法。他成为了欺骗并使以色列迷失的魔法师。他取笑智者们的话,污染上了异端,并因此被逐出教会。他称他自己即是神也是人子,并说他会升天堂。他说天国近了,还吸引了5名门徒。他在罗多成为骗子和叛教教师。 于是逾越节前夜,也是安息日前夜,他在罗多被判吊死(密西那书口述法第二卷刑罚法 IX, 7)。 被处以死刑前,布告官宣布耶稣将被石头砸40天,但是没有被砸 。他最终在33岁像先知巴兰被非尼哈杀掉那样死去 (刑罚法106b),在欣嫩子谷(亚伯拉罕教的地狱)被毁灭污秽的烈焰燃烧. 最终,他将以巴兰之名被排除在天国之外。

史学重构的耶稣生平
  根据福音书,他在大约公元29年在约旦河受施洗约翰的水浸礼后,就开始在整个以色列和犹大传道,主要是宣扬进入天国信息,为了穷人和病人而到处医病和驱魔,在传道过程中他不断指责犹太宗教领袖和祭司违背圣经旧约中对以色列各部族的要求,违背耶和华的意志,必定受到耶和华的惩罚。当中也有挑战犹太传统,而宣称自己是耶和华的儿子也是不能被当时的人所接受。

    关于耶稣其人的历史性问题,曾经引起学术界的争议。历史实证主义者力图剔除早期教会传说的信仰成分,要求返回有关耶稣的原始事实。而许多神学家如利奇尔等则认为不能把历史上的耶稣与信仰中的基督分开。从公元1世纪犹太史学家约瑟弗斯的《犹太古史》和古罗马史学家塔西陀的《编年史》中,都可以找到关于耶稣的一些资料,这些资料间接地说明了历史上的确出现过耶稣其人。研究基督教起源的人,总是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历史上的耶稣是否实有其人? 否认耶稣实有其人的学者大约持有下列几种观点: (1)认为耶稣只是基督教神话中的偶像;(2)耶稣是错误传说中的人物;(3)基督教中的耶稣实际上是历史上同名者的捏合杂揉; (4)在同时代的历史著作和考古发掘中找不到充分的根据;另外,教会中同样有一部分人否认耶稣有血肉之躯,他们认为耶稣基督是神,作为历史上有血有肉的人的耶稣只是一种"幻影",或者说是人的幻像。   主张耶稣实有其人的既有护教人士,也有非基督徒的学者, 各种看法之间往往大相径庭,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1)全盘接受圣经的记载, 维护教会传统,认为耶稣就是道成肉体的基督;(2)耶稣是当时犹太人"叛乱的首领";(3)耶稣是一场革命运动的领导人;(4)耶稣是个大骗子; (5)耶稣是至死不悟的预言家;(6)耶稣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但後来的人们将他神化了。学术界对圣经中"拿撒勒人耶稣"这个名称展开过讨论。《新约》头5卷称耶稣为"拿撒勒人(Nazarene)或"拿佐拉派。(Nazoraean);而在犹太教文献中,耶稣及其门徒被称作"拿撒利姆"(Notarim)。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些词都与加利利一个叫做"拿匝勒"(Nazareth)的城市有关,但也有少数学者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认在《旧约》中找不到这个拿撒勒城的名字,可能它是一个小村庄名字。近人罗伯逊(Archibald Robertson)引述4世纪约有关献後指出:公元前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境内就有一个教派叫"拿撒利派"(Nasaraens),并说:"另一桩奇事是,一个叫做曼达安派的教派,他们崇奉施洗者约翰为真先知,而斥责耶稣是说谎者和骗子,但是依然称他们的主要成员为拿撒拉(Nasoraye)也就是"拿佐拉派"。他因此得出结论说:"约翰和耶稣的信徒们被称为拿佐拉派。但是这个称号并不是源于拿撒勒的村名,却是源於希伯来语Natzar一词,原是'守'的意思 即指守秘密者或严守犹太律法者。" 国内也有人认为基督教是由上述拿撒勒派发展而来。 似乎更多的学者坚持拿撒勒派是基督教中的一个派别的观点,认为该派出现的时间应为1、2世纪。

  《圣经》中记载耶稣生平事迹寥寥无几,童年 的 事几乎末提到,只在《路加福音》第2章讲到他12岁时跟父母去耶路撒冷,在圣殿里坐在教师中间听讲发问的情景。然後就是第3章第23节说:"耶稣开头传道,年纪约有30岁。"此外,福音书记载的都是他传道以後的言行。所以黑格尔也觉得不无遗憾地说:"关於耶稣[思想]发展的成熟过程这一有趣的问题,我们没有得到任何消息。他最初出现时已经是在成年时期,那时他已经从犹太人传统旧俗念意识中解放出来了。"

  过去学界有很大的争论,怀疑是否真有“耶稣基督”此人。他们的论据有三:
    首先,耶稣的出生年份自相矛盾。由于当时罗马的历法非常混乱,使当时的日期记录非常不准确。所以耶稣出生的年份,由公元前6年至公元后6年的任何一年都有可能。(现已证实大约在公元前6至4年出生)(具圣经记载应该为公元前6年)
    其次,“耶稣”其实只是“约书亚”的希腊式写法,而“约书亚”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名字,其字的意思是耶和华的拯救。单单在拿撒勒,据历史记载,就已经有至少三个“约书亚”。而未有证据证实这三个“约书亚”的其中一人可能是耶稣基督。
    再次,耶稣的行事并未有在其他历史书内记载,使人怀疑其可信程度。

    但某些学者称,随着考古学的新发现,不少来自公元1世纪的文献(包括来自当时反对耶稣基督的地方官员和祭司的文书记录),都间接证实了耶稣在各地所行的事,以及被杀时的特异天象。不过,这些证据并没有使所有怀疑者信服。同时,也没有可信的理由或者证据说基督教信徒为何要使用伪托的人物代表其领袖。

    大部分研究人员认为耶稣确有其人,曾以类似先知身份出现和进入耶路撒冷,并由于宗教或者民族的理由被当局所杀;但教会其他方面的传统说法并没有获得信徒以外的研究者广泛接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67

主题

2111

帖子

5570

积分

LV 11.会员

MS爱好者!!!!

积分
5570

社区居民偶尔光临工蜂最爱沙发在线达人社区平民做个有钱人略有小成常驻会员忠实会员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10:41:37 | 只看该作者
耶稣是否真的降世
  根据圣经中的“马太”福音的说法,耶稣生于犹太王希律时期。希律死于公元前四年,所以耶稣的生年不会晚于这一年。耶稣在三十岁左右开始传教,被犹太罗马总督彼拉多判处钉十字架。彼拉多的执政时期是从公元后二五年到三六年,一般认为耶稣死于在他开始传教后不久,公元三十年左右。

  如果我们把耶稣当做一个历史人物来考察,就不能象基督教教徒一样盲目相信福音书的说法。要知道福音书的记载是否可靠,我们必须考证:
  一、是否有可靠的旁证材料?也就是说,在福音书成书之前或成书后不久,有没有非基督教的资料记载耶稣的生平?至少也应提及耶稣之名?这样的材料是真实的,抑或是后来的基督徒篡入的?
  二、如果没有可靠的旁证材料,福音书的记载是否可靠?福音书是不是亲眼见过耶稣的人所写?福音书共有四篇,其记载是否一致?抑或充满了互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之处?
  如果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那么耶稣的历史真实性就非常不可靠。

关于圣经耶稣的记载
  根据福音书的说法,耶稣的案子轰动一时,由罗马总督彼拉多和加利利统治者希律(这是另一个希律)亲自审判,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大案。罗马各地的总督每年都要向罗马皇帝汇报政绩,写成年度报告,称为acta,象这样的大案应该记载在acta中。但是历史学家们翻遍罗马档案,却找不到有关这个案子的任何记载。罗马官方的文献也没有耶稣的任何记载。实际上,不管是根据罗马法律还是犹太法典,按照福音书中的耶稣的所作所为根本不可能被判处死刑。

  正史找不到耶稣的蛛丝马迹,那么“野史”呢?显然,如果这类野史写得越早,越靠近耶稣生活的年代,可靠性越高;如果写得太晚,是在福音书已广泛传播之后写的(福音书的成书年代大约是公元70年到135年),就很可能是根据(或针对)福音写成的,也就算不得旁证了。   耶稣时期犹太最著名的历史学家是犹太教徒约瑟夫(Josephus),在他的主要著作《犹太人的古代史》中,耶稣的名字仅仅被提到了两处。

  第一处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耶稣的生平,说他是救世主,被彼拉多处死、在第三天复活,应验了上帝的预言等等,似乎与福音书完全吻合,而这本书的写作年代大约在公元90年,不比福音书晚。但是,几乎所有的研究圣经的学者,包括那些笃信耶稣的存在的保守派学者,都一致认为这一段是后来的基督徒伪造篡入的。
  第一,它跟上下文没有任何的关系。上下文记载的都是犹太人所遭受的灾害,这一段所述显然称不上什么灾害,它的篡入影响了行文的通顺。
  第二,它完全以一个基督教徒的口吻写成,与作者的犹太教徒的身分格格不入。

  另一处很短,是间接提及耶稣的,是说大祭司亚那(Ananus)审判“被称为基督的耶稣的兄弟,名叫雅各”以及其他人,判处用石头把他们砸死。二世纪的著名神学家奥利金(Origenes)曾经明确断言约瑟夫不相信耶稣是基督,所以我们很难想象为什么约瑟夫在这里提到耶稣时要特地声明他被称为基督。这一处和前面的那段一样,在犹太版的《古代史》都没有,只存在于基督教的版本。

  因此不少圣经学者也认为这一处也是后来的基督徒伪造篡入的。值得一提的是,约瑟夫在书中介绍了其他被视为救世主的宗派领袖和他们所行的神迹,很详细地介绍了施洗者约翰的事迹,如果耶稣真有其人,为什么仅仅被这么间接提到一次?约瑟夫既然介绍其他的救世主,介绍约翰,怎么可能不直接介绍“被称为基督”的耶稣呢?考虑到《古代史》一书在其他许多地方都被基督徒篡改,我们完全有理由怀疑这个奇怪的间接提及也是伪造的。为什么基督徒觉得有必要篡改这部名著?是不是因为对耶稣的真实性信心不足呢?

  约瑟夫不是唯一一个被发现“提及”耶稣的犹太历史学家,但是除他之外与此有关的犹太历史文献都写于二世纪之后,那时福音已传布开了,而有些资料很明显的就是为了对抗福音而写成的,比如Tol’doth Jeshu记载说耶稣的尸体被一个园丁盗去当肥料,耶稣的门徒发现坟空了就误以为耶稣复活了等等,显然是有意编造出来对福音进行反宣传的。

  那些相信耶稣的历史真实性的学者经常提及犹太教典(Talmud)的有关记述。犹太法典一直被删改,但也一直有拉比根据古本把被删去的部分补充进去,所以它应该保留了不少原始史料。它提到有一个魔术师叫Yeishu ben Pantera,就被认为是指的耶稣,但是它记载此人在公元前126年被处死,远远早于福音书的说法;它还提到有一个魔术师叫Yeishu the Nazarene,也有人认为这个才是耶稣(或跟Yeishu ben Pantera是同一人),但根据它的记载,此人的活动时间为公元前104到78年,也远早于福音书中的耶稣的活动时间。我们反而可以认为,最初的基督徒就是综合这些魔术师的传说来编造耶稣的神话的,关于这一点,我们以后会有讨论。

  那么在异教徒中,有没有有关耶稣的记载呢?经常被提到的是塔西特(Tacitus)的《编年史》,其中有一处提到罗马皇帝尼禄放火烧罗马,嫁祸于基督徒,对他们大肆迫害,并说基督徒的名称来源于基督,他被行政长官彼拉多处死。这一条明确提到彼拉多,似乎也与福音书吻合,因此有一些圣经学者视之为耶稣真实性的一个重要证据。但是,第一,这本书刊行于公元115年之后,那时耶稣已死了快一百年,福音已广泛传播,其记载的独立性和可靠程度都极低。
  第二,尼禄嫁祸基督徒之事纯属子虚乌有,当时(公元64年)基督徒在罗马根本没受迫害,保罗就大模大样地在罗马写他的书信,这是连《新约全书》也这么说的。
  第三,他没有明确提到耶稣,而只是说“基督”(Christus),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与救世主同义,而在耶稣的时代被视为基督或救世主的人不少。
  第四,塔西特在提到彼拉多时,称他为执政长官(procurator),但是彼拉多的真正称呼是总督(prefect),执政长官是塔西特时候的罗马统治者的称呼。福音书在称呼彼拉多时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或者是塔西特根据福音书写成,或者是后来的基督徒篡改。   总之,没有任何可靠的旁证证明耶稣的存在。耶稣如果是个无名小卒倒也罢了,但是福音书声称:“耶稣的名声传扬出来,希律王听见了”,“他(耶稣)这事的风声就传遍了犹太,和周围的地方。”,显然是一个名满天下的著名人物,居然没有任何的历史文献、任何当时的历史学家留下有关他的任何可靠的记载,岂非怪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67

主题

2111

帖子

5570

积分

LV 11.会员

MS爱好者!!!!

积分
5570

社区居民偶尔光临工蜂最爱沙发在线达人社区平民做个有钱人略有小成常驻会员忠实会员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10:45:40 | 只看该作者
耶稣的真实出身
  耶稣没有在世上留下任何的著作。他的事迹和教诲主要地被记录在福音书中。

  收入新约的福音书有四篇:“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它们都被教会认为是耶稣的门徒或门徒的门徒写的。实际上它们的作者是谁我们无从知道,但是不会是耶稣的门徒所写。

  耶稣的门徒都是犹太人,当以希伯来语写作,但是福音书却是用希腊文写成的。在一世纪末和二世纪初,基督徒掀起了假托耶稣的门徒匿名写福音书的热潮,这四篇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其它的还有“彼得”、“马利亚”、“腓力彼”、“多马”福音等等,只不过这些福音被教会认为是假经,不收入新约。新约的这四篇福音是在公元190年左右被确定为真经的,其原因也无非是跟当时教会的教义比较吻合,互相之间的冲突不大而已。既然别的福音是假的,这四篇当然也可能是假的。

  这四篇福音书的最原始的版本都没有保留下来。教会声称他们保留下了耶稣的坟墓、耶稣被钉的十字架、甚至耶稣的裹尸布(已被同位素方法证明是中世纪的产物)等等圣物,却没能保留下最珍贵的原始版本,使得我们在今天永远无法知道现在的版本跟最初的差别有多大。   我们所发现的最早的福音书是在埃及出土的,是写在纸莎草上的约翰福音的片段,被断定为写于125年,不晚于公元150年。约翰福音不是最早的福音书。

  大多数研究圣经的学者认为,最早的福音书是马可福音。马太、路加福音都是根据马可福音写成的,约翰福音写得最晚,因此,在研究耶稣的历史真实性时,唯一值得考虑的福音书就只剩下了马可福音了。

  马可福音据传是马可写的。按照基督教的说法,马可不是耶稣的门徒,而是彼得的门徒,保罗和路加的朋友,也算是耶稣的同时代的人了。但是我们有极为充分的理由证明马可绝对不可能是马可福音的作者。

  马可福音中提到了耶路撒冷的圣殿被毁,此事发生于公元70年罗马军队进攻耶路撒冷之时,所以马可福音一定写于70年之后。信奉基督教的圣经学者普遍认为马可福音写于公元75年,那是因为他们相信马可是作者,在他的晚年写了这篇福音,所以时间不能离70年这个下限太远,否则他未免长寿得太离谱了。但是一世纪的基督徒作家都没有提到马可福音,它是直到二世纪中叶才被基督徒作家所引用,它的出现时间不会很早。由于马太福音在二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被提到,而马可福音写在它的前面,所以我们可以推测马可福音大约写于一、二世纪之交。
  为什么说马可福音绝对不可能是马可写的呢?因为第一,从他的语言风格推测,它的作者的母语是拉丁语,而不是希腊语或希伯来语,是一个罗马人

  第二,它的作者很可能根本就没有到过巴勒斯坦,在文章中处处暴露出他对巴勒斯坦地理、风俗的无知。比如,他说“耶稣又离开推罗的境界,经过西顿,就从加波利境内来到加利利海。”有学者指出,按照这个旅行路线,耶稣不是到达而是背离加利利海。   他把处死施洗者约翰的希律称为王(king),实际上当时的希律只是四个分封王(tetrach)之一。他还认为所有的犹太人都有吃饭前仔细洗手的规定(可7:3),实际上这只限于法利赛人。他记载耶稣教导说“妻子若离弃丈夫另嫁,也是犯奸淫了。”(可10:14),妻子离弃丈夫另嫁在当时的罗马是有的,在巴勒斯坦则完全不可能发生,耶稣的这句教导也就是无的放矢了。

  总之,种种迹象表明,马可福音的作者不会是见过耶稣的人所写,他很可能连巴勒斯坦都没去过,而马可福音是有关耶稣的记载的最原始的资料,其可靠性如此之低,耶稣的历史真实性也就岌岌可危了。

耶稣遇难与复活
  在他遇难的前夕,耶稣和他的门徒们在耶路撒冷相会,庆祝犹太教的逾越节。在共进晚餐的时候,耶稣用无酵饼和葡萄酒来向门徒们阐述他即将面临的死亡所具有的意义。从此以后,基督徒们用定期的晚餐仪式来纪念这顿晚餐(基督徒们称之为“最后的晚餐”也称“圣餐”)。

耶稣死因
  最主流的说法是耶稣是受到门徒犹大的出卖被钉在了十字架上而死亡的,但是对于基督的死,目前至少有6种主要的假设。 然而,它们都不符合耶稣在被钉在十字架上后仅仅6个小时便迅速死亡的特征。于是,有人提出一种名为“创伤引发凝血功能障碍”的病症在耶稣的死亡中非常重要。这种致命的病症包括体温的迅速下降;身体凝血功能的紊乱,从而造成不受控制的失血;以及异常的血液酸度。据文献记载,耶稣的低体温症可能是其裸露在4月的低温中所致。而创伤导致的凝血障碍同时也能够解释基督为什么死得这么快。

圣经中耶稣的一生
  玛代-波斯帝国灭亡迦勒底新巴比伦帝国后,允许以色列人返回犹大省定居,重建耶路撒冷和所罗门圣殿。亚历山大大帝灭亡玛代-波斯帝国后不久,以色列又沦为希腊化之叙利亚王国的殖民地。公元前2世纪末叶至公元前1世纪前叶,犹大支派的马加比家族带头反抗叙利亚国王践踏信仰自由和民族尊严的独裁暴政,以色列一度短期独立,后又被罗马共和国灭亡,沦为罗马帝国的殖民地。由于马加比家族虽属于犹大支派,但不是大卫王族,所以,犹太人一直盼望大卫王族兴起一位救星,成为复国中兴的民族英雄。

  如今,新生儿耶稣的生母玛丽娅、养父约瑟、那些牧羊人和东方博学之士都宣称耶稣就是那位弥赛亚,这种传闻引起当时的犹太统治者大希律王的恐慌。当时以色列实行双轨统治,一方面派驻罗马总督,另一方面由以东人大希律作国王。以东人的祖先以东和以色列人的祖先以色列是孪生兄弟,他俩的父亲以撒和阿拉伯人的祖先以实马利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以实马利是亚伯拉罕的长子,以撒是亚伯拉罕的次子和嫡长子(《古兰经》称亚伯拉罕为易卜拉欣,称以实马利为易司马仪)。以东民族历史上多次为以色列王国和犹大王国统治,所以让一个以东人作以色列的国王,是对以色列民族很大的侮辱。大希律王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一面讨好罗马当局,一面修缮圣殿、取悦以色列人,一面谋杀政敌。此刻,襁褓中的耶稣成了他的暗杀目标。

  约瑟得到天使警告,带着玛丽娅和耶稣逃往埃及。大希律在伯利恒找不到圣婴,就残忍地将该城两岁以下的男童都杀害了。当年大希律死掉,约瑟和玛丽娅带着耶稣回到老家拿撒勒定居;约瑟和玛丽娅圆房,生了雅各、约西、西门、犹大四个儿子和几个女儿(天主教传统认为这几位是耶稣的堂弟堂妹,圣母玛丽娅终身童贞、肉身升天。新教发现这种传统缺乏圣经原文语义的支持,况且圣母玛丽娅是犹太人、为圣民,出身于大卫王族、为神圣家族,为圣者耶稣的母亲,又是耶稣基督的门徒、为圣徒,所以才被称为圣母)。

  拿撒勒人耶稣从小就知道自己的使命,曾于12岁随约瑟和玛丽娅去耶路撒冷朝觐时滞留在圣殿中好多天,自称“要以我父的家为念”。30岁去约旦河找到表兄施洗约翰受洗;洗礼结束时,圣灵降临在他身上,一个声音在天上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

  拿撒勒人耶稣从此呼召门徒、传扬福音,从门徒中选立12人作使徒。由于他的信仰及其实践与犹太宗教领袖尖锐对立,受到犹太权贵迫害。他33岁那年正月在赴耶路撒冷途中,他的女门徒伯大尼的玛丽娅用一瓶价格昂贵的真哪达香膏来膏抹他;耶稣基督说这是为他自己安葬用的;这个玛丽娅既不是圣母玛丽娅,也不是抹大拉的玛丽娅,而是另一个女门徒玛莎的妹妹,她俩的兄弟拉撒路死后下葬四天,被坟墓外的耶稣基督从坟墓中唤醒。

  耶稣基督的一个使徒伊斯卡利奥·犹大以30枚银币的价格将耶稣基督出卖给了犹太权贵。耶稣基督于逾越节前夜在耶路撒冷城郊橄榄山麓的客西马尼园被非法逮捕,随后遭到非法刑讯和非法审判,被交给罗马帝国犹大省总督本丢·彼拉多;彼拉多迫于压力,释放了强盗耶稣·巴拉巴,而将耶稣基督钉死在城郊髑髅地的十字架上,当天下葬于磐石穴中。次日,彼拉多应犹太大祭司要求,派兵把守耶稣基督的坟墓。

  耶稣基督死后第三日清晨,抹大拉的玛丽娅、圣母玛丽娅及其他几位女门徒发现耶稣基督的坟墓空了,随后身体复活的耶稣基督多次向他的门徒和弟弟妹妹显现;复活后第40日,耶稣基督当众升天,预告自己将在世界末日时再来审判全地、审判罪恶、审判活人死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67

主题

2111

帖子

5570

积分

LV 11.会员

MS爱好者!!!!

积分
5570

社区居民偶尔光临工蜂最爱沙发在线达人社区平民做个有钱人略有小成常驻会员忠实会员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10:49:04 | 只看该作者
耶稣基督的教导
  耶稣基督的教导非常耐人寻味。《圣经·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五章3~12节记载耶稣基督山中训众的话说: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上帝。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
  第四十三节和第四十四节中就阐述了一个十分鲜明的观点。
  你听人说过:你要爱自己的街坊,恨自己的敌人。
  但是我想告诉你:你要爱自己的敌人,祝福诅咒你的人。
  对恨你的人行善,为虐待你的人和迫害你的人祈祷。
  在这一段的前几行中有这样的话:“不要反抗恶行,谁要打你的右脸,把左脸也伸过去。”
  这些观念当然算是曾出现过的最著名的、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道德观念,因为这些观念不是耶稣时代的犹太教的一部分,也不是其他宗教的一部分。
  《圣经·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16章记载,耶稣基督问他的门徒:“你们说我是谁?”首席使徒西门彼得回答:“您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答复他说:“西门巴约拿,你是有福的!因为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权柄”原文作“门”)。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随后便预言自己将去耶路撒冷,被犹太权贵逮捕侮辱,被交给罗马人处死,并于第三日复活。这些话在当时真的令人瞠目结舌!

  《圣经·新约全书·约翰福音》第6章记载,耶稣基督在用五饼二鱼喂饱五千男子及其随行的妇女儿童后次日,对听众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 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永活的父怎样差我来,我又因父活着;照样,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这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吃这粮的人就永远活着,不象你们的祖宗吃过吗哪还是死了。”类似这些充满借喻、暗喻及其他比喻的话,使得耶稣基督非常令人难以理解。

  直至耶稣基督死而复活之后,他的这些教导才逐渐为人理解,因为毕竟其他任何宗教的教主都不曾死而复活,况且还是替罪人赎罪而死。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历史事件。

  虽说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之一的《旧约全书》,原是犹太教的经典,两教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但基督教教义认为,是耶稣的12门徒之一的犹大为了30块银币而出卖了上帝之子,是犹太人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就造成了基督徒们在情感上对犹太人的仇视。   所以说信奉基督教的欧洲人在宗教感情上是很难接纳犹太人。这种宗教感情的社会化,又逐渐衍化成一种大众化的厌恶犹太人的社会心态。同样,这种社会心态也作为一种文化沉淀。世代“遗传”,并随着岁月的推移,逐渐与社会经济政治相结合,使之成为一种随时可以被利用的社会政治的潜在力量。当这种潜在的东西某个(些)政治野心家利用时,就会像火山一样喷发,成为一种疯狂的社会驱动力。

新约所记耶稣事迹与思想大要
  ①出生与受洗。关于耶稣诞生及幼年的记载,见于《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后据此衍化为圣诞节的传说。《新约》其他部分对此事都没有任何论述。四福音书中成书最早的《马可福音》,则以耶稣30岁时受施洗约翰之洗为起首。1世纪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弗斯对施洗约翰的事曾有记载。他说施洗约翰是个“义人”,“他号召犹太人遵循义路,叫人人对待邻人要公道,在上帝面前为人虔敬并要前来受洗……”(《犹太古事记》第18卷第 5章)。耶稣受约翰之洗亦见于“马太”和“路加”,可见此事在早期基督教的口传材料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晚出的《约翰福音》中未提耶稣受洗于约翰的事,而仅说约翰给耶稣作见证,证明耶稣就是那将要来的弥赛亚救世主。福音书称,耶稣在受洗时,真切感到自己是“上帝的爱子”。并觉得自己和一般人不同,与上帝有一种特殊的密切关系,到世界来负有一种特殊的使命。

  ②在加利利的传道。施洗约翰在群众中间有很大影响。他因指责当时的统治者希律王被捕入狱。约翰被捕后,耶稣在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地区开始传道。据《约翰福音》记载,在此之前他曾在南部犹太地传道。他宣传的主要内容是:上帝的国近了,要悔改相信福音。耶稣所说的“天国”就是“上帝的国”。

  ③呼召门徒。耶稣深感他所进行的传道事业需要人们的帮助,因此呼召他所选中的12人作为门徒。最初的4个门徒是西门(又名彼得)、安得烈、雅各和约翰,他们都是渔人。彼得的家在加利利的重要城市迦百农。耶稣以迦百农为根据地,把“天国的福音”传遍加利利一带。

     ④行神迹。耶稣除传道外,还行了许多神迹。福音书记载耶稣所行神迹,可分自然神迹(如呼斥风浪平息、使死人复活等)和治病赶鬼两类。基督教传统观点认为耶稣是上帝之子,施行神迹,足以证明他具有神能,同时救死扶伤,表彰上帝的慈爱。近代以来有些人对此表示怀疑或否定,而从新的角度作出各种解释。

  ⑤与当权者的冲突。据福音书记载,耶稣与当时在犹太教中占统治地位的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冲突,主要是宗教见解的不同。例如耶稣声称自己有赦罪的权柄,而法利赛人中的文士认为这是僭妄。耶稣不同意法利赛人关于守安息日的烦琐教条。他在安息日为人治病激怒了一些当权者。耶稣同情被法利赛人称为罪人的下层民众,和他们一同吃喝,法利赛人因此更加敌视耶稣。耶稣自称是弥赛亚,是上帝的儿子,因此大祭司定耶稣为有罪,把他交给彼拉多,要求将其钉十字架处死。
  福音书作者有意强调耶稣不是政治性的弥赛亚。有一次,群众要拥戴耶稣作王,他退到山上去了。但少数学者根据约瑟弗斯著作的斯拉夫文译本,认为耶稣及其门徒的活动,具有现实政治意义。耶稣的宣传激起广大群众要求民族解放,摆脱罗马统治的强烈意识,他的追随者确曾用武力反抗过罗马帝国。

  ⑥被捕、受死与复活。四福音书都以耶稣在耶路撒冷被捕、受死与复活为结束。关于耶稣复活的传说,在基督教教义和神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福音书记述,耶稣生前曾几次预言他将要受难,第3天复活。耶稣死后第3天清早,人们发现他已复活,耶稣的门徒起初并不相信,当天晚上耶稣乃向门徒显现,后又多次向众人显现。

  ⑦上帝与天国的思想。根据福音书,“上帝是父”为耶稣的最重要思想。他曾以浪子为比喻:小儿子将父亲分给他的产业挥霍殆尽后醒悟,决心向父亲忏悔。父亲不仅没有责备他,而且为他设宴庆贺,说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耶稣以此说明上帝对世人的态度。
  耶稣另一个重要思想是上帝的国。一般《新约》研究者认为上帝的国特指“上帝的统治”。当时犹太人认为当上帝的国实现的时候,他们要从异国的压迫下得到解放,弥赛亚来临统治世界。耶稣理想中上帝的国不局限于犹太民族,而及于全人类;并且,它不是属于物质的,而是一种精神境界,有资格进入上帝国的是小孩子,是那些自感灵性贫乏的人,是那些为正义遭受迫害的人。关于耶稣的使命,除了宣告上帝国即将来临之外,他自己总结为“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关于舍命救赎众人之说,在福音书中仅此一处,其意义在学者中尚有争议。基督教把这一救赎思想,作为耶稣基督的最重要使命,称他为救世主。

  ⑧伦理观。耶稣伦理观的出发点是其宗教观。既然上帝是父,所以人类都应该是弟兄。耶稣斥责犹太教的民族偏见,他称赞一个因扶贫济困而被犹太教徒歧视的撒马利亚人。他认为人的生命比全世界的财富更宝贵,主张信徒之间要彼此相爱。耶稣没有制定道德规条,而只是讲一些原则,他将犹太教律法归结为“尽心、尽性、尽意、爱……上帝”和“爱人如己”,认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67

主题

2111

帖子

5570

积分

LV 11.会员

MS爱好者!!!!

积分
5570

社区居民偶尔光临工蜂最爱沙发在线达人社区平民做个有钱人略有小成常驻会员忠实会员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10:52:31 | 只看该作者
耶稣言论
  1.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章16节)

  2.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马太福音7章7—8节)

  3.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马太福音5章44—45节)

  4.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翰福音8章12节)

  5.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翰福音10章10节)

  6.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马太福音11章29节)

  7.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从今以后,你们认识他,并且已经看见他。(约翰福音14章6—7节)

  8.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翰福音16章35节)


耶稣一生
  《耶稣一生》的相关情节很多是与犹太圣经《塔木德》一致的。

  犹太历3671年(西元前90年左右)雅那流斯王(King Jannaeus)在位时,以色列的悲剧发生了。犹太部落有一个声名狼藉的叫约瑟·本·潘得拉(Joseph ben Pantera)的人,他住在犹太地区的伯利恒。在他家附近住了一个寡妇和她可爱的女儿玛利亚(希腊文罗马字Mariam/英文Mary)。玛利亚跟一个叫约翰(Yohanan/John)的人有婚约。在某个安息日到来时,约瑟·潘得拉溜到玛利亚的房间强奸了她。当她发现她怀孕的时候,约翰离开她去了巴比伦。耶稣出生后,她试图假装耶稣是约翰的孩子,甚至企图让他接受犹太教教育。可是耶稣开始表现出标志着其未来的邪恶一面并对他的犹太教师非常粗鲁,不仅在教师面前不戴帽子而且无耻的任意解释犹太第二圣经的第四卷刑民法典(Tractate Nezikin),甚至宣称如果摩西还需要叶忒罗的忠告就不应是最伟大的预言者。于是,关于耶稣是私生子的传闻开始不胫而走。犹太司教长西蒙·本·西塔(Rabban Shimeon ben Shetah)终于发现了耶稣是约瑟·潘得拉的私生子,玛利亚也承认了。但是司教长却声称玛利亚不应被杀死,因为她不是自愿的。所以耶稣只能离开故乡逃往耶路撒冷。他偷偷记下了耶路撒冷神庙的喷泉石上耶和华的真实名字(Tetragrammaton/Schem Hamphorasch[YHWH],即Letters of Divine Name,知道了神的真名就能命令神,据说是大卫王修神庙的时候发现的), 并用这个力量聚 集了310名年轻门徒。耶稣指责怀疑他出生的人是自己渴望强大的力量。耶稣声称:“我是救世主,是以赛亚预言所说的‘因此,童女会怀孕生子,并给他取名为以马内利。’”他还引用了其他的救世主预言并坚持他是神子。不信的人说除非耶稣能行救世主奇迹才相信他,然后带来一个不能走的残疾人。耶稣默念了耶和华的真名,残疾人就治好了。因此,那些人就把他当作救世主了。

  最终耶路撒冷的福音来了,犹太公议会决定逮捕耶稣。他们派遣了安奴以(Annanui)和阿哈锡(Ahaziah)假扮成耶稣门徒,告诉耶稣耶稣撒冷的领袖们邀请他前往。耶稣以为犹太公议会成员承认他是主,于是按照撒迦利亚预言骑着驴去了耶路撒冷。逾越节前夜,耶稣到达耶路撒冷后被捕并被犹太公议会长老们审理。在以色列海伦女王面前,长老们告之耶稣是一个魔法师并诱惑他人。耶稣回答到:“先知很久以前就预言了我的到来:‘耶西的本必发一条(译者注:以赛亚11:1)’,我就是呀;对于那些长老圣经说:‘不从恶人的计谋(译者注:诗篇1:1)’。”海伦女王问长老们,“摩西五书中有他所说的吗?”长老们答道:“摩西五书里有,但是不能跟他联系起来,因为圣经说:‘若有先知擅敢托我的名,说我未曾吩咐他说的话,或是奉别神的名说话,那先知就必治死(译者注:申命记18:20)。’而他并未完全实现救世主的预言。”公议会长老们用宗教仪式让耶稣忘记了耶和华的真名,并以玷污罪判处耶稣因死刑。于是耶稣被罩着头在石榴树上吊死了,因为失去了神名的力量无助的死去了,尸体也在晚祷前按律法埋掉了。第三天,耶稣的反对者们报告海伦女王耶稣的尸体不见了。这时,园丁说他把尸体丢进附近的池塘了,这么做是为了防止耶稣的信徒偷走尸体假装耶稣升天的谎言。于是长老们找到了尸体并拖着它在耶路撒冷游街。

耶稣诞生
  据基督教徒的圣书《圣经》说,上帝决定让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投生人间,找个母亲,然后就在人间生活,以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学习热爱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热爱。“圣诞节”的意思是“庆祝基督”,庆祝一个年轻的犹太妇女玛丽娅生下耶稣的时刻。玛丽娅已和木匠约瑟夫订婚。可是,在他们同居之前,约瑟夫发现玛丽娅已怀孕。因为约瑟夫是个正派的人,又不想把这件事说出去让她丢脸,所以他想悄悄地和她分耶稣诞生手。他正在考虑这事时,上帝的天使出现在他的梦中,对他说,“不要嘀咕了,把玛丽娅娶回家。她怀的孩子来自圣灵。她将生下个男孩子,你们给孩子起名叫耶稣,因为他将从罪恶中拯救人们。”当马利亚快要临盆的时候,罗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恒务必申报户籍。约瑟和马利亚只好遵命。他们到达伯利恒时,天色已昏,无奈两人未能找到旅馆渡宿,只有一个马棚可以暂住。就在这时,耶稣要出生了!于是马利亚唯有在马槽上,生下耶稣。后人为纪念耶稣的诞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为圣诞节,年年望弥撒,纪念耶稣的出世。尽管耶稣的确切生日并不清楚,大约是在2000年前,但是日历按着假定日期把时间分为公元前(耶稣基督诞生前)和公元后(A. D. 是拉丁文缩写,意思是“有了我们主--耶稣的年代”)。在公元后的头三百年间,耶稣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庆祝的。最后,在公元354年,教堂的领导人把12月25日定为耶稣基督的生日。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也开始流行起来了。

万世流芳
  耶稣的一生,从诞生在伯利恒马槽里,东方三博士避开希律王之干涉去见耶稣,引起希律王不满,屠杀伯利恒未满两岁之小孩,约瑟避难到埃及,希律王去世再返回拿撒勒,耶稣在加利利和迦百农传播上帝的旨意,并领受施洗者约翰的洗礼,上山接受魔鬼的考验,并收彼得等十二门徒传播福音及施行神祭,深受当地人民之爱戴,甚至动摇罗马在当地统治的根本,希律王以耶稣自称王为由,欲将其治罪,于是遭受门徒犹大的出卖,在最后的晚餐中做了圣餐的祝福。翌日被钉在十字架上,三日后死而复活,门徒领受基督之教诲,到各地去宣扬基督福音。基督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宗教,而是事实发生的事、是全人类的盼望与救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沪ICP备12034951号 )

GMT+8, 2024-6-23 10:12 , Processed in 0.130553 second(s), 31 queries .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